現在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西化,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而植物性食物(糖類)明顯減少。據有關機構進行的全國營養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家庭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達到30%,蛋白質提供的能量達到24%。這種膳食模式與合理的膳食要求(人體總能量的55%-60%應來自糖,25%來自蛋白質,12-15%來自脂肪)相差甚遠,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
盡管碳水化合物(包括糖)、蛋白質和脂肪都能提供能量,但只有糖是提供能量最理想的食物。它在人體內分解最完全,分解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很容易排出體外,在體內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如果人體攝入糖不足則要由脂肪提供能量,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完善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結果會使血液中積聚有毒的廢物——酮。酮能引起惡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如果由蛋白質提供能量,則會增加肝、腎的代謝負擔,所以糖是最安全的能量來源。糖還具有強化內臟、御寒、消除疲勞、防止暈車、促進通便,更有益于腦部健康,防止行為失常等功效。許多諸如消耗性病如消瘦、肝炎、結核、慢性腹瀉、甲亢等要求增加總能量的攝入,更需要多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