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慢性生活不良性疾病,我國患糖尿病的人數約6000萬,幾乎還有同樣數量的患糖耐量低減的人,醫學統計資料證實,約有1/3的糖耐量低減人轉為糖尿病.糖尿病病程長,并發癥多,致殘率高,嚴重時威脅病人的生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糖尿病是一種什麼什麼病呢?是不是吃糖太多引起的?
糖尿病是一種古老而又高發的現代疾病。千年前古人稱“消渴病”,現代醫學稱"糖尿病".古人是這樣描述糖尿病的:“忽得消疾,日飲數斗,食倍常,而數溺“,又“消渴飲水不輟,多至數斗,飲食過人而不覺飽”。現代醫學描述糖尿病的主要癥狀是:多飲、多食、多尿,久之消瘦。三百年前西方醫學用Ciabetus一詞代表糖尿病,意思是:尿甜如蜜。看來古今中外糖尿病的癥狀是一樣的。
人為甚麼會得糖尿病呢?傳統醫學記載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是“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消渴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梁肺甘之變,酒色勞傷不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少有也”。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是一種以機體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發病的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肥胖、精神勞傷和感染。其中肥胖是最重要的發病和促發因素。肥胖是由于長期飲食攝入過量,攝入的能量超過活動消耗的能量的結果。那些平時久坐喜臥,以車代步,生活不規律,經常高粱厚味,酒足飯飽的人,是易發糖尿病的危險人群。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人群中的胖子越來越多,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伴隨著胖子隊伍的膨脹而急劇增高,這不是巧合,是必然的結果。糖尿病決不是吃糖多而得病,是我們剛過上“溫飽”的日子,由于缺乏營養健康知識,膳食結構模式不合理造成的。
為甚麼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我們每天吃的主食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消化道經消化酶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血液中的糖就是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在飯后半小時開始升高,兩小時后恢復到餐前的水平。我們吃的雞鴨魚肉等分解成氨基酸供人體合成蛋白質、激素、抗體等,部分也可轉換成葡萄糖。升高的血糖到哪里去了?一部分變成我們工作、學習和運動的能量消耗掉了,一部分轉換成肝糖原、肌糖原在肝臟、肌肉儲存起來,它們保護我們的肝臟,還可持續供給我們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葡萄糖是如何進入肝臟和肌肉的?是胰島素打開肝臟細胞和肌肉細胞的大門的,胰島素和細胞上的一種象按鈕一樣,叫做“受體”的結合,細胞的大門就自動打開了,葡萄糖在細胞內經再加工成糖原。肥胖人體內脂肪細胞增多,和胰島素結合的按紐減少,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進入肝細胞和肌細胞,大量的葡萄糖被阻塞在血液內,血糖升高,當腎臟無法阻止葡萄糖從腎臟漏出時,尿就變甜了。
糖尿病人能吃糖嗎?
我們食用的糖有葡萄糖、蔗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屬于單糖,蔗糖屬于雙糖,它們對血糖的影響用血糖生成指數來說明,葡萄糖的指數是100%,蔗糖是65%,果糖是23%。果糖在體內代謝不需要胰島素,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構成,對血糖的影響比葡萄糖小。糖尿病人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食用量應占總能量的55——60%,其中單、雙糖可占5%,50——55%應是多糖。這樣,食物中的糖可有節奏的緩緩進入血液,才可防止血糖的忽高忽低。
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嗎?
水果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在血糖控制比較穩定時,可以吃。水果中的糖應計入碳水化合物的總量中,比如,中等大小的蘋果、梨、橘子、10——15個葡萄、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能量同25克糧食相等,如果全天應吃250克糧食,可以用一個蘋果換25克糧食,只要吃225克糧食就可以,水果在飯后吃比較好。
糖尿病人甚麼時候應立即吃糖?
高血糖是有害的,低血糖同樣是危險的,特別是合并有高血壓、心腦血管并發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癥狀是:全身發軟、頭暈、眼花、惡心、出冷汗、心慌、舌尖口唇發麻,甚至昏倒。常見原因有未定時進餐、運動量過大、用藥與進餐配合不好、情緒不穩等。出現低血糖應立即飲糖水或口含水果糖或吃甜餅干,有條件時靜脈注射葡萄糖。發生過低血糖的糖尿病人應追查發生的原因,避免再發生,可隨身帶水果糖或餅干。
糖尿病是一種綜合性代謝性疾病,它的治療方法也是綜合性的,包括飲食、運動、心理、藥物、接受有關知識教育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