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2016/17年度中國食糖產銷已經結束,中國食糖價格連續三個年度上漲,本年度食糖均價為每噸6570元,符合預期,比上年度每噸上漲了1113元,漲幅為20.4%,高于上年度11.9%的漲幅;國際原糖價格連續兩個年度上漲,本年度均價為每磅17.39美分,比上年度每磅上漲了0.87美分,漲幅為5.3%,低于上年度22.9%的漲幅。由于國際食糖價格大幅波動和中國對進口食糖產品采取保障措施,本月將2016/17年度的中國食糖進口量下調25萬噸至235萬噸。同時,上調食糖出口量2萬噸至12萬噸。
2017/18年度中國食糖產銷已經開始。內蒙和新疆等甜菜糖產區已經開機生產,天氣總體正常,甜菜單產略有下降但出糖率有所回升,生產順利。甘蔗生長進入糖分累積的關鍵時期。廣西甘蔗長勢良好,臺風天氣帶來充足雨水,未造成嚴重災害。云南受降水較多影響,部分蔗區出現洪澇災害和病蟲害,糖廠和蔗農積極應對,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預計甘蔗糖產區的食糖生產將于11月上旬有序展開。由于本年度食糖生產剛剛開始,未來天氣存在變數,因此,本月對2017/18年度的指標暫不做調整。
玉米:本月估計,2016/17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將達到230萬噸,比上月估計數增加30萬噸,主要原因農產品增值稅下降后,進口重獲成本優勢。年度結余變化量增加30萬噸,其他估計數保持不變。
本月預測,2017/18年度,中國玉米播種面積35100千公頃,比上月預測數減少396千公頃,主要原因是玉米供給側結構調整超預期;玉米單產每公頃5986公斤,與上月預測數持平;玉米產量將達到2.10億噸,比上月調減237萬噸;玉米工業消費6130萬噸,比上月調增105萬噸,主要原因是《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印發,未來燃料乙醇生產有望提振玉米工業消費。年度結余變化減少至431萬噸,產需缺口有所擴大。
大豆:2016/17中國大豆市場年度結束,國產大豆銷區批發均價每噸4635元,同比上漲7.8%,進口大豆到岸稅后均價每噸3315元,同比上漲3.2%,價格均在預測范圍之內。本月對2016/17年度中國大豆供需數據預估不做調整。
近期東北地區南部、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南部等地大豆處于鼓粒成熟期,大部地區已收獲,東北產區氣溫偏低但大部天氣晴好利于大豆收獲。截至10月上旬全國大豆收獲進度59.2%。根據農業部大豆全產業鏈預警分析團隊對產區大豆收獲情況的調度,本月預測,2017/18年度,全國大豆播種面積8194千公頃,比上月預測數調增86千公頃;全國大部分產區今年氣候條件總體利于大豆生長發育,大豆單產增加明顯,預計全國大豆單產每公頃1823公斤,比上月預測數調增13公斤,且大豆品質明顯好于上年度,大豆蛋白含量較高;受面積、單產調增影響,全國大豆總產量1494萬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26萬噸。
棉花:本月估計,2016/17年度,中國棉花進口量調增1萬噸,其他估計與上月一致。
本月預測,2017/18年度,中國棉花播種面積為3293千公頃,較上年度增加6.2%;單產為每公頃1625公斤,較上月預測調增1.4%。9月中上旬新疆、黃河流域光溫條件較好,總體利于棉花吐絮。后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普遍迎來低溫降雨,對棉花品質和產量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棉花總產量為535萬噸,較上月預測調增1.4%。棉花進口量預測為100萬噸,消費量預測為822萬噸,期末棉花庫存降至706萬噸。受全球棉花增產影響,本年度國內棉花市場有可能呈現窄幅震蕩格局,國內棉花市場宏觀調控難度較大。預計3128B級棉花均價預測保持在每噸14500-16500元區間。國際棉花供需格局寬松,預測2017/18年度Cotlook A指數均價在每磅70-85美分區間運行。
食用植物油:本月估計,2016/2017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728萬噸,比上月估計數調增1萬噸,主要是因為葵花籽國內外價格倒掛,近月進口量大幅增加,帶動葵花籽油產量提高,超過此前預期。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80萬噸,比上月估計數調增4萬元,主要是因為其他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拉動進口量增加。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3168萬噸,出口量17萬噸,均與上月估計數持平。
本月預測,2017/18年度,中國食用植物油產量2753萬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4萬噸,主要是因為大豆面積、單產和棉花單產調增,以及葵花籽進口量調增。生產方面,花生進入收獲期,9月份以來北方大部分地區多晴少雨,光熱較為充足,墑情適宜,利于花生成熟和晾曬,但近期需密切關注低溫降水對收獲的影響 ;秋冬種油菜主產區陸續進入播種高峰,目前氣象條件良好,播種意愿和進度趨穩向好。食用植物油進口量624萬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4萬元,主要是因為預期其他食用植物油消費量繼續延續增長態勢。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量3186萬噸,與上月預測數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