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并非健康之敵而是最好的天然甜味劑
產經網——中國醫藥報
食糖有白糖、紅糖之分。甘蔗、甜菜榨汁后加工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結晶叫白糖,其味甘,性寒、冷利,主要成分是蔗糖,有潤肺生津、和中益肺、舒緩肝氣的功效。其中用甘蔗制成的白糖呈小晶粒狀,稱為砂白糖;用甜菜制成的白糖呈細粉狀,稱為綿白糖。有些消費者認為綿白糖更甜些,這是由于綿白糖入口后同舌頭的接觸面比砂白糖大,給人的感覺似乎更甜,其實它們都是蔗糖,甜度也是一樣的。
甘蔗、甜菜榨汁后未經精加工的粗制品叫紅糖或黃糖。由于存在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所以具有紅、黃的顏色。這種未經提純的糖,營養價值反而高于精制的白糖。1千克紅糖含鈣900毫克,為白糖的 3倍;含鐵40毫克,為白糖的2倍;此外,還含有維生素A原、維生素B1、 B2等多種維生素及錳、鋅、鉻等微量元素,具有補血、破淤、舒肝、驅寒等功效。
不必談糖色變
許多人認為,食糖與糖尿病有關,而且會導致肥胖;一些醫生也建議人們吃低糖食品;一些文章甚至向人們暗示,“無糖”的才是“健康” 的。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如果將人體比做機器,那么維持其運轉的“燃料”70%來自糖類( 主要包括食物中的淀粉和食糖),脂肪和蛋白質并不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糖類供應不足,人就會感到疲勞,工作效率下降??梢哉f,糖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能量來源。
澳大利亞營養專家雷特·瑞芙在一次研討會上,專門談到了學術界對食糖與健康關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她介紹說,沒有事實可以證明攝取食糖會破壞人體均衡攝入其他營養素,過去認為食糖不易保持體型是一種誤解。吃糖可以抑制食欲,自然會減少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取,而脂肪才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因素。另外,糖尿病的發生主要與遺傳有關,吃糖并非糖尿病的誘因。另外,吃糖不是引起蛀牙的惟一原因,不吃糖也可能會蛀牙,防止蛀牙的關鍵是保持口腔衛生。
現在,許多消費者特別關心吃糖多了會不會發胖的問題。食糖導致肥胖似乎有道理,因為食糖是一種能量供應源,同脂肪、蛋白質一樣都為身體提供能量,能量過剩就會導致體重增加。然而,一些發達國家常見病統計數據顯示,吃糖多的人比吃糖少的人更不容易得肥胖癥。通過對普通人群的觀察也可以看出,以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人要比以食糖等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人更容易發胖。
食糖是最好的天然甜味劑
對健康人來說,吃糖只要適量,對健康是無害的。因而健康人沒必要專門去吃添加化學合成甜味劑的無糖食品。此外,有不少專家認為,無糖食品并非真的無糖,因為食品中少不了米、面等淀粉類物質,而淀粉在人體消化過程中要轉化為葡萄糖。
近年來,各種化學合成甜味劑展開了強大的市場攻勢,有的產品甚至直接冠以“健康糖”的名稱,各種無糖食品也應運而生。這使人產生一種印象:采用合成甜味劑替代食糖是甜味食品的發展方向。事實果真如此嗎?統計數字表明,在歐洲,糖精在甜味劑市場中僅占8%,而在美國這個數字更低,僅為4%。從全世界的情況看,非營養甜味劑僅占 9 %。而在我國,糖精年產量達2萬多噸,其中內銷量1萬多噸,占國內甜味劑市場的40%?;瘜W合成甜味劑的過度生產和消費,已成為我國甜味食品發展中的一大問題。
國際糖業組織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年人均消費食糖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無論從健康角度,還是營養方面考慮,我們都應該正確認識并合理消費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