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于印度方面的最新消息:印度政府食糖政策有所調整,擬在新的一年里大量進口精煉糖:
2006年以來食品價格呈穩定上漲的態勢(2009年以前歸咎于干旱氣候的影響)最終達到頂點,引起了老百姓的極大不滿和關注。
隨著2009年11月末食品物價上漲接近11年以來的新高,一系列的媒體報道(也許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你們也已經看到)都在抨擊政府的反應遲鈍以及在采購和分銷政策上的不作為,最終導致食品行業出現價格暴漲。
截止到2009年12月5日的12個月時間里,印度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率高達19.95%,而去年同期僅為10.28%。議會財政委員會(主席為反對黨的領導人)曾經表示,食糖價格的暴漲主要是受投機基金的追捧和食糖游說者牟取暴利所造成的。《商界》源引報道中的一些內容:專門小組譴責政府管理上存在漏洞,在基本生活用品方面,沒有及時制止投機商的炒作和商家的囤糖行為,未能及時對市場進行干預,缺少彌補供需缺口的積極行動。
由于受到食糖、咖啡、脫脂奶粉等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24.7%的影響,2009年11月以國內批發價格指數為基礎的通脹指數超過預期4.78%。該指數超過預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即使在未來幾周政府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聯邦銀行也有出現資金短缺的可能性。
早在1998年,當時執政的人民黨政府(目前是反對黨)在德里、拉賈斯坦邦、中央邦等三個邦因洋蔥價格飆升而倒臺。目前的供應短缺的狀況在當時也曾經出現,政府政策一度出現混亂,品質欠佳的洋蔥也被允許出口,而后又不得不再進口他們出口的那些。現在的政府希望歷史不要再重演,然而,這種惡性循環的影響有可能遠遠大于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出臺的政策。
到目前為止,食糖一直是被關注的商品,因為沒有其它商品可以讓政府快速緩解目前的狀況,政府已經將原糖的免稅進口期限延長至2009年年底,將白糖免稅進口期限延長至2010年3月,對用糖企業的庫存量進行限制,迫使他們用進口糖來滿足需求。我們預測印度今年的進口量或將達到600萬噸,目前進口量僅為100萬噸,但隨著國際食糖市場價格達到歷史新高,未來的進口量可能會有所和放緩。
在連續幾個星期的通貨膨脹后,國內食糖市場價格再次出現上漲,中期報告顯示目前甘蔗入榨量低于年平均水平。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印度政府是否要重新制定有利于買主的政策,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什么時候政府出臺有利于買主的政策,市場價格就立即有所回應。
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印度政府是否能夠出臺有利于買方的政策,目前的狀況似乎處于“政府什么時候出臺政策以及政策力度的大小,都將會對國內市場的價格產生影響”的境地。

郵箱入口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