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圣保羅蔗產聯盟委員會(UNICA)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上半月中南部地區甘蔗入榨量為118.2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88.5萬噸,驟降37.29%;食糖產量3.5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6萬噸,增長34.14%;酒精產量6800萬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9300萬公升,下降27.30%(其中無水酒精1900萬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800億公升,下降33.08%;含水酒精4900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6500萬公升,下降24.77%)。食糖和乙醇用蔗比例從上制糖期同期的16.43%:83.57%調整為28.67%:71.33%;出糖率僅為109.94公斤/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89.71公斤/噸,增長22.55%。
截止到2017年1月15日,2016/17年制糖期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入榨總量達到5.93233億噸,較2015/16年制糖期同期的5.90444億噸,增長0.47%;食糖產量3524.2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3046萬噸,增長15.70%;酒精產量249.79億公升(其中無水酒精105.57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04.95億公升,增長0.59%;含水酒精144.21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65.42億公升,下降12.82%);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70.37億公升,下降7.61%;制糖酒精用蔗比例從上制糖期同期的41.04%:58.77%轉變為46.60%:53.40%;出糖率達到133.78公斤/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31.93公斤/噸,增長1.4%。
印度:
印度糖廠協會日前表示,去年甘蔗種植時節西部和南部地區天氣干旱,預計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僅能達到2130萬噸。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大宗用戶和零售商的需求量減少約50萬噸,預期消費量為2420萬噸。盡管2016/17年制糖期期初庫存770萬噸,但因產量和消費量雙雙下調,預計2016/17年制糖期期末庫存將從此前預期的550萬噸降至489萬噸。
北方邦和馬哈拉施拉邦是印度食糖主產邦,兩個邦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預計2016/17年制糖期北方邦的食糖產量將占全國總產量的40%,取代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地位。
甘蔗是北方邦的主要產業,從業人口多達400萬,該邦擁有糖廠117家,其中私營糖廠92家,聯營糖廠24家,還有一家糖廠歸屬北方邦甘蔗公司。如果今年北方邦政府把甘蔗收購價提高250盧比/噸(約折合25.57元/噸),至3050盧比/噸(約折合312元/噸),北方邦甘蔗款總額將超過2250億盧比(約折合230億元),這意味著全區117家糖廠的甘蔗款較2015/16年制糖期高25%。截至目前,2016/17年制糖期北方邦已向蔗農支付甘蔗款1000億盧比(約折合102億元),相當于本制糖期糖廠應付總甘蔗款1310億盧比(約折合134億元)的75%。2015/16年制糖期北方邦應付甘蔗款1800億盧比(約折合184億元),截至目前,已支付1763.5億盧比(約折合180億元),剩余36.8億盧比(約折合3.76億元),主要是私營糖廠的欠款。政府已指示糖廠全部結清甘蔗款,同時專門為此出臺解決辦法。另外,截至目前,2016/17年制糖期北方邦食糖產量已超過500萬噸,剩下的時間里北方邦糖廠還能再生產食糖350萬噸。2016/17北方邦的食糖產量將達到850萬噸。
馬哈拉施特拉邦受連續三年天氣干旱的影響,加上2016年6、7月份雨水不足嚴重,甘蔗短缺導致三分之一糖廠停榨,預計食糖產量僅達到450萬噸。截止到1月20日馬哈拉施特拉邦食糖產量僅達到327.2萬噸,同比下降2.7%。
泰國:
泰國甘蔗食糖管理委員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自2016年12月6日開榨到2017年2月8日期間,糖廠甘蔗入榨量達到4940萬噸,同比下降14%;食糖產量490萬噸,同比下降11%,其中原糖350萬噸,同比下降13%,白糖140萬噸,同比下降6%。原糖和白糖的產量比為70:30,去年同期原糖和白糖的產量比為74:26。
泰國政府嚴管超重甘蔗運輸車意味著今年運往糖廠的甘蔗數量會低于去年,進而影響到糖廠的甘蔗日榨量。數據顯示1月份前兩周糖廠日榨甘蔗72.6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估計本制糖期糖廠的生產期可能會延后。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商務部日前表示,雖然過去幾天國內糖價出現上漲,但政府依然決定繼續出口食糖。當然如果糖價持續上漲的話,不排除政府會暫停出口食糖的可能性。自去年年底政府決定出口食糖以來,巴基斯坦國內糖價已經上漲了近3%,達到66000盧比/噸(約折合4316元/噸)。據此,部長會議已經決定致函巴基斯坦糖廠協會討論此事,因為目前國內食糖供給充足,糖價沒理由持續上漲。
去年該協會曾建議政府,基于國內食糖供給總量高達670萬噸,在滿足國內約500萬噸需求后,剩余糖仍有170萬噸,在確保國內糖價不上漲的條件下,于2017年3月份前出口50萬噸,但2016年12月內閣經濟協調委員會決定僅出口食糖22.5萬噸。
俄羅斯:
俄羅斯農產品市場研究機構日前表示,俄羅斯甜菜加工已接近尾聲,截止到2月6日,食糖產量達到596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長15%。目前該國尚有53.2萬噸甜菜沒有加工,最終甜菜糖產量有可能沖擊610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
現階段俄羅斯每年消費量約為560萬噸,如果算上少量進口糖,俄羅斯需要出口60萬噸才能確保國內食糖市場供求平衡,但實際出口量可能只有50-55萬噸,其中40萬噸出口到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另外15萬噸出口到阿富汗。
不過,俄羅斯出口食糖面臨著來自烏克蘭、歐盟和白俄羅斯的激烈競爭,目前俄羅斯白糖色值為70,為拓展出口市場,俄羅斯也在增加45色值白糖的生產。至于進口,預計2017年俄羅斯原糖進口量只有3.1萬噸左右,遠遠低于2016年的20.246萬噸和2015年的54.098萬噸。由于簽有長期協議,估計2017年俄羅斯還得從白俄羅斯進口白糖20萬噸。
雖然明年俄羅斯的甜菜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所減少,但并不意味著食糖產量會下降,因為歷史上俄羅斯甜菜種植縮減往往伴隨著單產提高(效率低下的糖農轉產)。
俄羅斯農業部日前表示,2016年俄羅斯甜菜生產再上一個臺階。甜菜產量超過5000萬噸,首次躍居全球甜菜生產主導國,趕超法國、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的甜菜產量。2016年下半年,俄羅斯甜菜出口量超過10萬噸,已成為全球甜菜糖的主要供應國之一。
烏克蘭:
烏克蘭糖業協會日前表示,預計2016/17年制糖期烏克蘭食糖產量將達到200.8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長40.5%。
由于今年天氣較好,截至目前,烏克蘭42家糖廠入榨甜菜1366萬噸。由于印度等國食糖減產,加上國際糖價相對較高,2016年烏克蘭食糖出口量達到46.59萬噸,創下烏克蘭獨立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甜菜糖的出口量翻了約4倍。數據顯示,僅2016年9-12月份期間,烏克蘭食糖出口量達到了34.41萬噸,主要出口到緬甸、斯理蘭卡、阿富汗、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南非和蘇丹等國,這是烏克蘭首次向這些國家出口食糖。
菲律賓:
菲律賓糖業管理局日前發布最新數據,截止到2017年1月1日,菲律賓食糖產量已達到60.0316萬噸,相當于預期產量的26.68%,不過,該產量較去年同期79.1161萬噸,下降24.12%。截至同期,菲律賓B類糖,即國內消費的原糖數量僅達到46.555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49.9413萬噸,下降6.78%;白糖消費量僅達到24.6577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9.8498萬噸,下降17.39%。截至同期,菲律賓白糖產量僅達到17.0032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6.6225萬噸,下降36.13%;糖蜜產量僅達到25.5818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0.9039萬噸,下降17.22%。
預計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將從上制糖期的224萬噸增至225萬噸,其中8%,即18萬噸將供應美國市場(美國市場準入配額),剩余的207萬噸供國內消費。2016/17年制糖期菲律賓食糖消費量將達到215萬噸,不足8萬噸將通過進口來填補。
目前菲律賓共有糖廠27家,精煉廠14家,食糖產量最大的年份出現在2012/13年制糖期,食糖產量246.5萬噸,產量最低的年份是1986/8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僅達到133萬噸。
墨西哥:
墨西哥農業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月28日,當周食糖產量已從前一周的25.4285萬噸增至25.6652萬噸。2015年同期產量為25.5398萬噸。據此,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已接近200萬噸。
印度尼西亞:
基于印尼國營PT Perkebunan Nusantara 糖業公司旗下的數家糖兩年后才能滿負荷運營,估計2019年前印尼將繼續進口食糖。雖然新建糖廠已整體完工,但因印尼蔗農的擴種仍在進行中,新建廠的產能僅能發揮50%左右,原因還是國營糖業公司的食糖產量減少。如果2019年新建的3家糖廠滿負荷投產,估計印尼全國食糖產量將達到300-320萬噸,如此一來,就可以滿足國內每月23.5萬噸的需求。
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預計2016年印尼食糖產量或將僅能達到250萬噸。目前印尼爪哇部分地區糖廠已經開榨,出糖率8.2%,2015年平均出糖率為8.9%。截至目前,印尼庫存糖仍有100萬噸。
阿聯酋:
日前全球最大的煉糖廠—迪拜AL Khaleej糖廠已滿負荷投入生產,而且滿負荷生產狀態將持續到3月份。該糖廠表示,目前白糖對原糖的升水達到了90美元/噸,煉糖利潤非常可觀,但愿這種局面能持續到下半年。該糖廠將根據實際情況,參與倫敦糖市白糖期貨市場的交割。2016年11月倫敦糖市1612合約摘牌時AL Khaleej煉糖廠曾交割了40.425萬噸白糖,成為當時最大的白糖交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