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圣保羅蔗產聯盟委員會(UNICA)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下半月中南部地區甘蔗入榨量為58.9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404.3萬噸,驟降85.42%;食糖產量1.1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9.4萬噸,驟降74.28%;酒精產量4500萬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74公升,下降74.28%(其中無水酒精900萬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5000萬公升,下降81.30%;含水酒精3500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24億公升,下降71.44%)。食糖和乙醇用蔗比例從上制糖期同期的26.09%:73.91%調整為19.50%:80.50%;出糖率僅為103.71公斤/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93.13公斤/噸,增長11.35%。
截止到2017年1月31日,2016/17年制糖期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入榨總量達到5.93822億噸,較2015/16年制糖期同期的5.94487億噸,下降0.11%;食糖產量3525.5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3055.4萬噸,增長15.39%;酒精產量250.23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72.11億公升,下降8.04%,(其中無水酒精105.72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05.45億公升,增長0.25%;含水酒精144.52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66.65億公升,下降13.28%);制糖酒精用蔗比例從上制糖期同期的40.97%:59.03%轉變為46.58%:53.42%;出糖率為133.76公斤/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31.67公斤/噸,增長1.59%。
印度:
歷經10年后,今年北方邦再次取代馬哈拉施特拉邦成為印度最大的產糖區。早在2005/06年制糖期時北方邦食糖產量達到578.4萬噸,而同期馬哈拉施特拉邦僅產糖519.7萬噸,當時北方邦一度取代馬邦成為頭號產糖區,但緊接著馬邦又奪回了頭號產糖區的地位并牢牢占據。2014/15年制糖期馬邦食糖產量曾達到1050萬噸,而同期北方邦僅產量710萬噸。
預計北方邦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將達到850萬噸,約占全國預期產量的40%,上制糖期該邦產糖684萬噸。今年北方邦甘蔗出糖率從前些年的約9%上升到10%以上是導致北方邦大幅增產的關鍵。該邦增產主要是得益于邦政府在執行糖業發展計劃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盡管目前國內糖價較高,但截至目前該邦糖廠拖欠蔗農甘蔗款仍高達579.5億盧比,這種局面說明食糖產業收益較好并不一定會惠及蔗農。此筆欠款中約有532億盧比(約占欠款的92%)是私營企業欠款。截至目前,只有4家企業結清了全部欠款(結清部分約占總欠款的55%)。按規定,糖廠需在收購甘蔗后14天內結清甘蔗款。
馬哈拉施特拉邦受水庫蓄水量下降、天氣嚴重干旱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將下降近一半,從2015/16年制糖期的842.4萬噸減至460萬噸。截止到2月20日,該邦僅產糖405.6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產糖的656.2萬噸,下降38.18%。2016/17年制糖期開工糖廠150家,其中124家糖廠因甘蔗短缺已停榨,僅有26家糖廠仍在生產,上制糖期同期開工糖廠121家。
印度糖廠協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由于卡納塔克邦甘蔗壓榨已接近尾聲,加上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生產也進入尾聲,截止到2月15日,2016/17年制糖期印度食糖產量僅達到1467.2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1733.4萬噸,下降15%。2016/17年制糖期開工糖廠483家,目前已有191家收榨,馬邦80%的糖廠和卡納塔克邦95%的糖廠已收榨。
截止到2月15日,北方邦開工糖廠116家,停榨6家。全區食糖產量已從上制糖期同期的455.5萬噸增至540萬噸。馬邦153家糖廠共生產食糖397.3萬噸。截至同期,全區僅有31家糖廠在生產,2015/16年制糖期全區有177家糖廠開工(去年同期開工糖廠144家)。卡納塔克邦61家糖廠累計產糖202.5萬噸(去年同期產糖323.1萬噸)。截至同期,全區已經有58家糖廠停榨(去年同期僅有3家糖廠停榨)。泰米爾納德邦37家糖廠累計產糖51萬噸,(去年同期全區38家糖廠累計產糖40萬噸。)古杰拉特邦19家糖廠累計產糖70萬噸,(去年同期19家糖廠累計產糖80.8萬噸)。安德哈普拉地施邦和特倫甘納邦產糖40萬噸(去年同期產糖55萬噸)。比哈爾邦11家糖廠累計產糖37.5萬噸(去年同期產糖38.7萬噸);旁遮普邦16家糖廠累計產糖36萬噸(去年同期16家糖廠產糖35.5萬噸)、中央邦和恰蒂斯加爾邦的糖產量已從去年同期的28萬噸增至33萬噸,哈里亞納邦和北安恰爾邦的食糖產量已分別從去年的30萬噸和17.5萬噸增至32萬噸和21萬噸。
由于去年甘蔗種植時節西部和南部出現干旱,1月下旬印度糖廠協會已把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從此前預期的2337萬噸下調至2130萬噸。因去年第四季度大宗用戶和零售商的需求量減少約50萬噸,該協會還把2016/17年制糖期食糖消費量從此前預期的2550萬噸下調至2430萬噸。
由于食糖供給急劇減少導致糖價突破了40000盧比/噸(約折合4116元/噸),日前馬哈拉施特拉邦糖廠呼吁政府取消40%的食糖進口關稅,同時允許進口100萬噸進料加工復出口所需的原糖,并把復出口時間從現行的6個月展期至36-48個月。進口原糖不僅有助于馬邦糖廠解決甘蔗原料出現巨大缺口的問題,還有利于穩定食糖零售價。
數據顯示, 2016年10月-2017年1月31日期間,2016/17年制糖期印度糖廠食糖總銷量較上制糖期同期減少75萬噸,其中2017年1月的銷量同比減少25萬噸。該協會預計2016/17年制糖期食糖消費量將從2015/16年制糖期的2485萬噸減至2400-2430萬噸,如果后8個月的銷量仍處于目前的水平,估計最終食糖消費量僅能達到2400萬噸,但如果銷量增長2%,8個月的消費量可望達到1600萬噸。
繼馬哈拉施特拉邦聯營糖廠協會呼吁不要進口食糖之外,印度農會、卡納塔克邦甘蔗種植都協會等機構也做出呼吁。
另,印度中央政府預測,2016/17年制糖期食糖產量將從2015/16年制糖期的2510萬噸減至2250噸。業界預期,食糖產量或僅為2000萬噸。
泰國:
泰國農業部日前表示,今年年底泰國政府將停止對食糖生產進行補貼,同時將放松對國內食糖價格的管控。2016年3月份巴西曾把泰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稱泰國政府補貼產糖商壓低了國際糖價。如果政府出臺新的糖業政策,預計泰國國內糖價將與國際糖價接軌。當然,新政策出臺之前泰國國內糖價仍受政府管控。估計新政將在今年年底新制糖期開始生效,變更現行糖業政策完全是回應巴西的挑戰。
泰國糖業公司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泰國累計出口原糖32.4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長9%,主要得益于出口到印尼的原糖數量從上制糖期同期的10.6萬噸增至24.7萬噸。同期泰國高等級白糖的出口量達到25.7萬噸,同比增長44%,其中85%出口到緬甸(30%)、柬埔寨(20%)、越南(11%)、臺灣(13%)和中國(11%)。
從2016年12月6日開榨至2017年2月15日,2016/17年制糖期泰國糖廠甘蔗入榨量達到5700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21%,食糖產量580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8%。2016/17年制糖期泰國開榨時間較2015/16年制糖期推遲了12天,意味著今年后期泰國糖廠得加緊生產進度。如果按照1月份的生產進度算,截至目前,泰國糖廠甘蔗入榨量僅完成44%。目前泰國糖廠日甘蔗入榨量為107噸,同比上升6.3%。
截止到2月15日,2016/17年制糖期泰國白糖產量為160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3%;原糖產量408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10%。原糖和白糖的產量比為70:30,與去年同期持平。從生產進度上看,該委員會預計甘蔗產量為9200萬噸,食糖產量920萬噸,甘蔗產量和食糖產量均下降2%。
印度尼西亞:
印尼總理日前表示,從2017年2月23日開始印尼政府將啟動給低收入群體提供非現金補助計劃。政府將通過發放購物卡來分配食糖等商品,低收入群體將用購物卡來采購所需的食糖等商品。該計劃現在44個城市試點,如果實施順利的話,購物卡交在其他城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