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圣保羅蔗產聯盟委員會日前表示,雖然上個月巴西中南部地區生產進度緩慢,但預計未來數周將提速。數據顯示,4月下半個月巴西中南部地區糖廠甘蔗入榨量達到924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46%,但甘蔗含糖分較上制糖期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甘蔗減產帶來的損失。4月下半月食糖產量達到38.94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35%;酒精產量達到3.643億公升,較上制糖期同期下降44%。截止到5月1日,開工糖廠數量僅為126家,較上制糖期同期的212家,下降40.57%。該委員會表示,雖然業界認為今年年初的干旱天氣可能會影響到2012/13年制糖期該地區的甘蔗生產,但由于種植面積增加,預計甘蔗入榨量或將達到5.09億噸,較2011/12年制糖期增長3.2%。
巴西外貿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巴西食糖出口量為54.85萬噸,酒精出口量6450萬公升,比照數據見下表:
2012年4月 | 2012年3月 | 2011年4月 | |
原糖(萬噸) | 43.45 | 62.53 | 114 |
白糖(萬噸) | 11.4 | 36.9 | 16.25 |
酒精(萬公升) | 6450 | 7390 | 3240 |
印度:
印度糖廠聯盟委員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底,2011/12年制糖期印度食糖產量達到2510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長11%。其中北方邦食糖產量達到695萬噸,馬哈拉施特拉邦食糖產量達到883萬噸。截止到5月1日,印度全國仍有129家糖廠在生產,其中馬哈拉施特拉邦有64家,預計未來兩個月該邦糖廠有望再生產食糖20萬噸,卡納塔克邦再生產10萬噸左右,而上制糖期同期印度全國開工糖廠數量有174家。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糖廠聯盟委員會日前表示,預計2011/12年制糖期甘蔗入榨量為7700萬噸,如果出糖率可以從上制糖期的11.3%提升至11.62%,食糖產量將達到895萬噸。預計該邦糖廠將在5月15日左右收榨,目前全區170家糖廠中僅有5家糖廠仍在生產。由于機械收割,本制糖期該邦的生產進度明顯加快,這也是本糖期提前收榨的主要原因。由于甘蔗種植面積從1022萬公頃減少到900萬公頃,初步預計2012/13年制糖期該邦的甘蔗產量有所下降,食糖產量或將僅為800萬噸。
印度政府5月11日下達正式文件,取消了對食糖出口量的相關限制政策。糖廠不必在申請獲得出口許可后才能出口,但必須提供出口數量以及實際運載貨物的詳細資料。2011/12年制糖期糖廠拖欠農民甘蔗款問題嚴重,約有1000億盧比(約折合120億人民幣),這將促使農民轉種其它作物,出口是糖廠回籠資金的有效手段。
印度內閣為提高農民種植甘蔗積極性,或將考慮提高糖廠甘蔗收購價,以保證食糖產量連續三年供應充足。印度農業成本價格管理委員會提議將今年甘蔗收購價提高至1706.5盧比/噸(約折合197.27元/噸),較去年增長18%。印度食品部擬接受委員會的提議,財政部也在征詢大幅提高甘蔗價格的意見,但甘蔗收購價是否提高最終是由內閣決定。
泰國:
由于已臨近收榨,泰國糖廠日處理甘蔗量開始下降,過去一周糖廠的日產食糖量已降至12500噸。截止到5月1日,泰國糖廠甘蔗入榨量已達到9760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9050萬噸,增長7.85%。
菲律賓:
菲律賓糖業管理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22日,菲律賓食糖產量達到207.1萬噸,突破200萬噸大關,相當于224.2萬噸預期產糖目標的92.4%,食糖生產正朝著預定目標前進。
越南:
越南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部日前表示,預計2011/12年制糖期越南食糖產量有望達到131萬噸。2011/12年制糖期前四個月越南糖廠食糖產量已達到112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加7.87萬噸。越南甘蔗和食糖生產委員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11年制糖期越南食糖產量僅為115萬噸。
美國:
截止到5月6日,美國各食糖主產區已完成了98%的甜菜種植任務,去年同期因受寒冷和潮濕天氣影響,截止同期僅完成了28%。從數據上看,今年美國的甜菜種植工作完成情況已遠遠高于過去5年同期65%的指標。
墨西哥:
墨西哥甘蔗生產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日前預計,2011/12年制糖期墨西哥食糖主產區氣候干旱,甘蔗出糖率從2010/11年制糖期的11.7%下降至10.9%,截止到5月7日,甘蔗產量達到4223萬噸,食糖產量為460萬噸,較上制糖期的498萬噸,下降7.6%,同時低于政府預測的517萬噸。預計2011/12年制糖期墨西哥食糖產量在470-500萬噸之間,出口量約110萬噸,期末庫存量84.554萬噸。在此期間,全國開工糖廠數量為36家,而去年同期為27家。過去兩個月有些糖廠因降雨被迫臨時關閉,預計本制糖期收榨時間將推遲。 預計2012/13年制糖期墨西哥食糖產量或將僅達到500萬噸。
墨西哥經濟部日前公布了25萬噸的食糖進口配額。然而,由于本制糖期食糖供應充足,預計在2012/13年制糖期開始前不會發放。與前幾次頒發食糖進口配額不同,此次進口配額的發布主要是為了避免國內食糖供應短缺。發布的進口配額中約有80%分配給業內的進口商,其余的20%分配給其他貿易商。
俄羅斯:
俄羅斯糖廠聯盟委員會日前表示,2011/12年制糖期俄羅斯食糖產量較過去三個制糖期的平均產量高50%,導致庫存量增加,預計今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三國的食糖進口總量將明顯下降。
歐盟:
歐盟委員會日前表示,歐盟成員國要求大幅增加食糖進口量,預計最終難以完全實現申請的所有數量。成員國申請增加的食糖進口量超過預期的四倍還多。因此,申請者只能得到所申請數量的22%左右。
根據上月歐盟發布的現行措施,2011/12年制糖期歐盟允許食糖生產商以減免關稅的價格在歐盟市場銷售非配額食糖約25萬噸。
歐盟委員會日前表示,考慮到內部市場供給不足,已經允許進口食糖6.5834萬噸,其中,以289.36歐元/噸的最低關稅進口原糖5.8萬噸,以320歐元/噸的減免關稅進口7834噸。(按照歐盟現行政策的規定,廠家投放到歐盟市場的食糖數量將受到限制,成員國生產出來的超出歐盟規定配額的食糖被稱為非配額糖,這部分食糖僅供出口或用于非食品行業,或獲得歐盟預先核準后在內部市場銷售。)
根據歐盟食糖消費委員會通報的情況,由于食糖供應短缺,今年歐盟食糖生產已受到影響,將分別于5月23日和6月6日舉行購糖招標。
古巴:
截至目前,2011/12年制糖期古巴食糖產量達到133萬噸,較上制糖期的120萬噸,增長11.7%,相當于145萬噸預期產量的92%。目前全國46家糖廠中仍有29家在生產。早些時候業界人士曾預期,今年古巴糖廠要到5月底雨季來臨時才停榨,但沒想到今年4月初就開始下雨,導致糖廠收割甘蔗的難度增加,或將提前收榨。
2011年古巴取消了食糖部,目前由一家國營公司管理古巴食糖產業。上世紀90年代,古巴食糖產量曾達到800萬噸,隨后食糖產量逐年下降,去年古巴的食糖產量曾下滑至120萬噸的歷史最低點。
肯尼亞:
2011/12年制糖期肯尼亞甘蔗產量達到534萬噸,較2010/11年制糖期的571萬噸,下降6.5%;食糖產量僅達到47.5061萬噸,較2010年的52.3470萬噸,下降9.2%。目前肯尼亞有8家糖廠,每年食糖產量約55萬噸,年均食糖消費量在80萬噸左右,約有30萬噸的供應缺口從東部國家聯盟和南非貿易共同市場采購。2011年10月份,為了保證糖業改革措施的實施,提高貿易聯盟市場的食糖競爭力,肯尼亞同意將聯盟協議延期兩年,至2012年3月份。改革中,肯尼亞或將5家國營糖廠私有化。
南非:
南非Illovo糖業公司贊比亞分公司日前表示,由于天氣條件良好,加上甘蔗種植面積增加,預計2012/13年制糖期贊比亞食糖產量有望達到40萬噸,較2011/12年制糖期的37萬噸,增長8%。
二、機構觀點:
1、國際糖業組織(ISO):
國際糖業組織日前表示,考慮到中國和泰國等亞洲主要食糖生產國產量或將超預期,預計2011/12年制糖期全球食糖供給過剩量有望達到648萬噸,較2月份時預計的517萬噸,增加131萬噸。其中,預計食糖產量增加83萬噸,消費量減少48萬噸。預計2012/13年制糖期巴西、遠東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將增產,而歐洲國家和印度則減產,全球食糖供給過剩量或將減少至400萬噸左右。
2、英國Czarnikow糖業公司
英國Czarnikow糖業公司日前表示,由于酒精出口商竭力尋找新的出口市場,盡管在近十年消費大幅增加后2011年首度出現停滯,預計2012年酒精消費量有望得到恢復。
過去十年,酒精消費量增幅比較明顯,盡管短期內曾出現減少,但隨著新工藝新技術的采用,預計新的增長勢頭將再次出現。美國市場上酒精價格的上漲速度短期內已經超過技術的更新速度,市場吸引力下降。巴西甘蔗既可以用來生產食糖,也可以生產酒精,美國出口商正在開發南美市場。由于食品價格大幅超過能源價格,之后酒精價格高漲,抑制了消費,2009年以來甘蔗用于生產食糖和酒精的比例再次調整。盡管2011年酒精消費量減少,但價格走勢和政策都將推動酒精市場的消費潛力。長期以來,較高的酒精價格使得市場有利可圖,而不斷變化的油價對酒精價格形成壓力,不過目前對價格走勢還沒有新的判斷。
3、聯合國糖農組織(UNFAO)
聯合國糖農組織日前表示,由于歐盟、俄羅斯和巴基斯坦食糖產量高于預期抵消了巴西、墨西哥和美國等國食糖產量低于預期的影響,預計2011/12年制糖期全球食糖產量1.73億噸,供給過剩約650萬噸。目前全球絕大多數產糖國的生產已接近尾聲。由于國際糖價偏高刺激了糖料種植面積擴張,預計2011/12年制糖期全球食糖總產量較2010/11年制糖期增長4.6%。該組織表示,最近國際糖價下跌充分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食糖供給前景已得到改善,全球經濟不景氣抑制了需求,4月份以來能源價格下跌,美元對主要出口國貨幣升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