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糖中國將甜菜產業作為富民、惠民的重要支撐。根據張有基總裁提出的“只有讓種植戶持續盈利,企業才有機會實現良好發展”的重要觀念,英糖中國實行訂單模式、保種保收,大力推廣機械種植,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種植利潤,很大程度提高了種植單產和農民收入。2016年至今,包括大戶和小戶在內,英糖中國平均每年約帶領約四千農戶,逾萬人創收致富。
柴樹明種植甜菜已有6年。在此之前,他主要種植蔬菜,在得知甜菜保種保收后,他開始嘗試種植甜菜,如今已種植甜菜600畝。柴樹明成了甜菜規模種植的受益人之一。
“我是2015年在英糖中國和農務員的技術指導下開啟甜菜種植的,英糖中國的種植培訓和保種保收的訂單合作模式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收益顧慮,種植甜菜后我的收益也更加穩定了,每年的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10-20萬元。” 柴樹明表示。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戰打響,產業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不僅給到了當地農戶資金扶持,更為農戶開展農機應用的技術培訓。自此之后,柴樹明的甜菜種植事業如日中天,不僅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實現了增產增收。
2019年,英糖中國率先開展以糖計價的收購模式,受益于當地的種植環境及技術革新,柴樹明的種植事業也從此步入了新臺階。“以糖計價的訂單模式是我去年才開始進行的,在這之前,與英糖中國都是按標準定價合作。實行以糖計價后我的收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英糖中國為提升甜菜含糖量給予了許多指導,比如如何澆灌、如何科學的使用肥料,這讓我更加堅定未來繼續投資甜菜種植的信心。”柴樹明說道。
年已66歲的莘平在從事甜菜種植前曾經營一座磚廠。隨著年齡增長,親力親為的他漸漸跟不上磚廠對于體力精力的要求。他的孩子希望父親能夠就此退休,過清閑安逸的晚年,但莘平卻堅持認為年齡不能成為他創造價值的阻礙。
2012年,經過與英糖中國農務員的溝通,他決定從事甜菜種植這項收益有保障,風險性小的事業。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他,在與英糖中國的農務員一對一溝通中,獲得了許多技術指導。最初,他的農地應用噴灌技術,該技高度的機械化自動化,使得對于人力的要求降到最低。隨著技術進步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普及,英糖中國帶領農戶使用更為節水的膜下滴灌種植技術。“雖然人工會有所增加,但我還是很愿意響應政策和英糖中國的號召,用更加環保的方式種植甜菜。“莘平表示。
今年是莘平種植甜菜的第九年。“現在我的種植面積約1,500畝,一年收入可以到40萬左右,英糖中國的農務員對于我的種植情況特別了解,給予了我很多針對性的幫助,指導我采取一系列提質增效措施,比如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管理,我們關系非常緊密。”
任聰明2009年加入英糖中國,作為員工向種植戶介紹推廣農業機械化。由于我國當時甜菜行業仍以人工種植為主,種植戶對機械化種植了解有限,也就有所疑慮。隨著任聰明等英糖中國員工的知識普及和技術指導,加之種植效率提升這一不爭事實,農戶們紛紛選擇機械化。任聰明也感受到了甜菜種植的信心,于2012年加入到甜菜種植的行業之中。
多年來,任聰明始終是英糖中國和種植戶中的一棟橋梁。作為種植戶,任聰明積極參加到英糖中國組織的農業能力培訓課程,全面學習如何科學種植甜菜,改進甜菜產量和含糖量。作為英糖中國員工,他又憑借對農機的了解擔任起農機作業大隊長,與其他種植戶交流種植經驗,提供農機操作的技術指導,共同改進種植方式。9年內,甜菜種植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從人工紙筒到機械作業紙筒再到如今的大農機直播,已幾乎完成了“零人工”的轉變。隨著種植戶們更科學地理解甜菜種植,更熟練地運用農機直播,甜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大幅提升。任聰明表示,其本人的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不足百畝上升到如今的近千畝,收入水平也隨之得以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