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張北5月21日電 (王東宇)一臺臺大型農機在田間地頭穿梭,勞作的農民卻只需寥寥幾人。這是發生在河北省張北縣與內蒙古自治區察右前旗甜菜種植戶們田地間的景象。日前中新網走訪了張北縣的農田,實地探訪了當地甜菜播種情況。
在2007年之前,國內甜菜種植模式還處于小戶傳統的手工種植模式。此模式不僅種植效率低下,甜菜單產量也少。在此模式下,單人播種一畝地就需要耗時一天之久。不僅容易耽誤農時,還使得播種質量參差不齊。

農戶種植的甜菜制成的綿白糖與白砂糖 王東宇 攝
為切實提高農業效率,當地制糖企業英糖中國為農戶們引進了先進的農機設備,提高農業效率。隨著農村土地流轉進程加快,種植小戶們逐漸合并為種植大戶。土地整合后,更方便了大型農機作業。截至2020年,與企業合作的90%的甜菜種植戶已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甜菜單產也由不足2噸/畝增加至超過3噸/畝。 含糖量是甜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實現農企雙贏,在提升農戶收益的同時提升甜菜品質,英糖中國于2019年推出“以糖計價”糖料收購新模式,通過檢測甜菜重量和含糖量來計算甜菜收購金額。

甜菜種植戶莘平 王東宇 攝
在這一模式的推動下,農戶種植高質量甜菜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截至2020年,簽約以糖計價的種植戶達到了總面積的70%,甜菜含糖量也從最初的14%左右增加至16%以上,農戶的收益得以增長。 不同于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甜菜種植戶的收益因為市場價格的變動而充滿不確定性。在與英糖中國的合作中,農企雙方應用訂單模式,在播種前就簽訂合同,收購價格標準以甜菜含糖量與重量為基準計價。 “種植戶們不僅僅是我們的供應商,更是我們的客戶。只有種植戶持續盈利,企業才有機會實現良好發展。”英糖中國總裁張有基在接受采訪時說。該制糖企業還為種植戶配備對應的農務員,負責解決農戶在種植甜菜時遇到的問題,跟蹤種植戶的甜菜種植全過程,為其提供種植建議。 年已66歲的種植戶莘平在從事甜菜種植前曾經營一座磚廠。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跟不上磚廠對于體力精力的要求。2012年,經過與農務員的溝通,他決定從事甜菜種植這項收益有保障,風險性小的事業。 “現在我的種植面積約1500畝,一年收入可以達到40萬元左右,農務員對于我的種植情況特別了解,給與了我很多幫助,我學到了一系列提質增效的措施,如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管理。”甜菜種植戶莘平如是說。 隨著種植技術仍在不斷精進,甜菜種植戶們致富的故事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