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論語·鄉黨第十》里有十幾個“不食”,其中就有“不時不食”,其中的 “時”是時節之意。我們要遵守、順應一年時令節氣來合理安排膳食。而這一說法在《黃帝內經》中被精辟地總結為“飲食法地道”。
地道就是節氣,也就是說我們要尊重四季的飲食規律去吃應季的食物,可以調養自己的身體。 而在秋天,以應季的甘蔗入粥,最適合清熱潤燥、生津止渴。
甘蔗粥
原料: 新鮮的甘蔗汁 100克,粳米 100克。
做法: 甘蔗汁兌適量水,和米同煮至軟爛即可。
千萬別小看這簡單的甘蔗粥,它可是出自中國養生古籍《養老孝親書》。甘蔗自古以來就是甘涼滋補的佳品,唐代詩人王維曾在詩里寫道:“飲食不須愁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甘蔗性味甘寒,入肺經,有清熱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能治療口干舌燥、津液不足、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便秘等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 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如果有低血壓、低血糖的癥狀,一碗甘蔗粥喝進去,就會緩解很多。
甘蔗粥煮制時不宜稠厚,以稀薄為宜。 甘蔗粥雖好,但甘蔗的含糖量很高,過多食用就會導致頭暈、煩躁不安,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