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時抗旱排澇
秋季雨水多,蔗田易成澇。在地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水澆地蔗區,要在田間四周開挖環狀排水溝,中間應有“十字”形排水溝,及時排澇,降低田間地下水位;在丘陵、坡地等旱地蔗區,應根據地形特點和坡度情況開挖引水溝,盡力做到引水抗旱。同時,要通過水分調控促進糖分積累,根據干濕相間的原則,做到表土潤而不濕,干而不白,遇澇即排,遇旱即灌,保持田間濕潤,促進糖分轉化。
二、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及時剝除枯葉改善蔗田通風透光條件,尤其對田間濕度大、長勢郁蔽和病蟲害發生嚴重的田塊要盡量多剝,以減輕病蟲害發生危害,利于新葉光合作用,使莖稈粗壯,減少枯葉風阻,提高蔗株抗倒伏能力,促進單產提高。剝葉標準為每條蔗莖保留9—10片展開的新葉,對留種蔗田應留葉鞘以保護芽片,葉片和葉鞘未枯黃的不能剝除。病蟲害嚴重的地塊剝葉后要及時帶走枯葉燒毀,無病蟲害的可就地覆蓋蔗地。蔗株生長一般,或蔗株雖然生長茂盛,但蔗田地勢較高、通風透光好的,則可少剝或不剝枯葉。
三、強化病蟲害防治
糖料蔗生長后期常遇高溫多濕天氣,多種病蟲害易混合發生。害蟲主要包括薊馬、綿蚜、螟蟲和粘蟲等,在薊馬、綿蚜發生嚴重的蔗區,可選用噻蟲嗪、吡蟲啉或抗蚜威等進行葉面噴施防治;螟蟲和粘蟲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殺蟲雙等進行葉面噴施。秋季是糖料蔗梢腐病、褐條病、銹病等病害易發季節,應在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搞好排灌防止積水,降低田間濕度的基礎上,在發病嚴重的蔗田葉面噴施百菌清、多菌靈、甲基硫菌靈、吡唑醚菌酯等。提倡采用無人機防治,以提高防治效率,提升防控質量。
四、加強田間管理
在及時剝除枯葉覆蓋蔗田、減少地面水分蒸發的基礎上,適時堵塞蔗行,進行封溝,做好降雨前蓄水。糖料蔗生長后期如遇連續降雨或臺風,易導致蔗株成片倒伏,要及時捆蔗扶正,在植株三分之二高處,用繩子或枯葉將兩行糖料蔗捆成人字型,或將相鄰的幾株糖料蔗捆成一束,使其保持直立狀態。同時,要重視蔗田防火,加強宣傳和巡防工作。
五、做好秋植蔗種植
秋植蔗應選用宿根性強,豐產潛力大的糖料蔗良種,鼓勵采用脫毒種苗做好秋植蔗種植。下種前應深耕土地,提高蔗地保水保肥和蔗株抗倒伏能力。采種后應在太陽下曬種5—7天,曬至葉鞘略皺縮為好,斬種后采用石灰水蘸種或多菌靈等藥劑消毒處理,下種量一般以5000芽/畝為宜。要施足基肥,畝施農家肥500—1000公斤或生物有機肥50—100公斤。下種后及時噴除草劑,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建議采用地膜覆蓋,促進糖料蔗早生快發,保障蔗苗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