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貿委(經委)、商委(財貿辦、內貿行業管理辦公室):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機構改革和國家經貿委機關內設機構調整方案》,國家內貿局撤銷,其行政職能并入國家經貿委,同時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司更名為貿易市場局。機構改革以后,國家經貿委將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對商品流通工作進一步加強綜合協調,淡化專業管理;加強宏觀調控,減少具體事務;加強政策引導,減少行政審批,逐步實現對全社會商品流通的宏觀指導與管理。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定和全國經貿工作會議的部署,2001年的商品流通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繼續貫徹落實江總書記關于“商品流通要堅持為人民生活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根本宗旨”的指示精神,圍繞擴大國內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增長這個中心,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新形勢,調整流通產業結構,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科技創新,發展新型營銷方式,大力開拓城鄉市場,盡快實現傳統流通業向現代流通業的轉變,充分發揮商品流通引導生產、指導消費的重要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加強市場管理,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緊緊抓住群眾反映強烈、后果嚴重、影響惡劣的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地方保護和部門分割市場等問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鞏固成品油市場整頓成果,抓緊出臺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搞好煤炭經營秩序整頓;開展對酒類生產流通情況的調研,提出酒類市場整頓意見,并付諸實施;繼續依法加強生豬屠宰管理,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完善屠宰場(廠)定點規劃,制訂屠宰技術標準,建立健全肉品質量監測與控制系統;進一步加強對拍賣業、舊貨流通業的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研究提出暢通流通渠道、破除市場壁壘的政策建議,制止行業壟斷和價格無序競爭。
繼續會同中宣部等部門,深入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和“清柜臺”、創建“購物放心店”、“放心街”、“放心市場”等凈化市場、改善消費環境的各項活動。
規范各類商品展覽、展銷活動,盡快出臺對全國性商品展覽、展銷會的管理辦法。
二、進一步開拓城鄉市場,擴大銷售進一步研究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的障礙,提出有利于鼓勵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近幾年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部分居民工資收入提高的機遇,組織城鄉市場暢銷對路的商品,開展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進一步簡化手續,配合金融機構積極穩妥地擴大汽車等生活消費品的消費信貸范圍,探索在農村進行大型農機具、大件耐用消費品分期付款的試點。
繼續總結推廣工商企業做好市場營銷工作的典型經驗,推動工商聯手共同開拓城鄉市場,鼓勵東部地區的商業企業到中西部投資辦店、發展聯營、輸出管理,促進西部經濟發展。在繼續抓好濰坊、蘇州、保定、漯河、綿陽五個開拓農村市場試點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年內在試點地區再召開一次開拓農村市場經驗交流會。
經過努力,爭取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0年增長10%左右,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增長12%左右。
三、調整流通產業結構,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流通體制改革,調整流通產業結構,實現“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研究大型國有商貿企業發展多元投資主體和退出市場的機制及政策。
對商貿類上市公司的經驗教訓進行調研和總結,結合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直屬企業脫鉤,發展一批包括股票上市公司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公司。
通過兼并、聯合、連鎖、代理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批以資產或商品為聯結紐帶,主業突出、管理水平高、輻射范圍廣、競爭能力強的大型商貿企業集團。繼續放開放活國有中小商貿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制、兼并、出售、關閉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放開搞活中小商貿企業。
在2000年國有商貿企業減虧30%左右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扭虧脫困工作的力度,力爭2001年再減虧30%。
四、加強市場分析預測,改革重要商品調控方式加強肉、菜、糖、化肥、鋼材、汽車、煤炭、成品油等關系國計民生重要商品的市場供需形勢分析。逐步在肉、糖、菜等商品的主要產銷區,建立能夠及時反映市場供需、產銷動態、價格變動等情況的信息網絡系統,及時發布市場信息,提高預測的科學性,有效地引導農產品生產和消費,促進市場銷售,提高農民收入。
改革、完善市場調控方式,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總結食糖拍賣的經驗,進一步改進“菜籃子”重要商品的儲備制度和操作辦法,提高儲備商品的市場調控效果。在確保完成“九五”國家儲備糖庫建設的基礎上,擬定“十五”期間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建設規劃。
繼續與衛生、環保、質量技監、財政等部門合作,深入推進“三綠工程”(綠色通道、綠色市場、綠色消費),促進消費品市場調控由重點保障數量向提高質量為主的轉變。
五、加強批發市場建設,培育發展市場體系制訂市場建設方面的法規,修改《批發市場管理辦法》,研究起草《批發市場法》。
搞好重要商品批發市場的規劃布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全國性批發市場發展規劃綱要。
加強對現有批發市場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市場交易和運行規則。對沒有建立市場交易規則等規章制度、沒有專門的市場管理機構、交易行為嚴重不規范的批發市場,分期分批進行整頓。
選擇一批流通規模大、輻射范圍廣、交易比較規范的重要商品批發市場,進行分類指導和改建擴建,重點是加強物流、配送、信息和交易系統建設,以達到擴大功能和增加科技含量的目的。
大力培育市場中介組織,重點發展農民運銷合作經濟組織,推廣“公司+農戶”、“公司+經紀人+農戶”等行之有效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形式,提高農業的后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六、發展新型營銷方式,推動流通體制與技術創新在繼續加強管理和規范的基礎上,連鎖經營要從目前的偏重超市業態,向便利店、倉儲商場等多種零售業態發展;從偏重直營連鎖,向特許連鎖等多種形式發展;從偏重商品零售,向多種形式的連鎖服務業發展。要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擴大現有連鎖企業的店鋪數量,力爭在年內發展兩三個超過千家店鋪的超市連鎖集團,數個跨省份開業的大型零售連鎖集團。連鎖企業銷售額占全國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爭取由目前的6 %提高到8 %以上。
商品銷售代理要進一步規范,一方面努力擴大代理商品的范圍和數量規模,一方面積極實行傭金代理等規范的代理方式。培育一批代理銷售功能與規模能夠同大型生產企業相適應的骨干流通集團,實現工商之間的合理分工與合作,更好地為生產企業服務。
把發展物流配送作為傳統流通企業進行改革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流通企業現有的設施,發展、建設和改造各類商品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建設要同發展連鎖、代理、電子商務等結合起來,提高物流配送的現代化、電子化、數字化水平。積極推動和發展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流通效率。
網上銷售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新型服務業的重要標志之一。
要積極穩妥地發展網上銷售,當前主要是從各地的實際出發,做好規劃,打好基礎,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試點。
七、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加強餐飲等服務業的規劃制訂和行業管理,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適應消費市場需求,開發以大眾化為特色的餐飲服務市場,發展科學配餐、營養早點、家常菜,辦好大城市的中心廚房、配餐中心,滿足人們用餐和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的需求;大力發展安全、衛生、價格適中的經濟型旅店,滿足國內旅游業發展的需求;積極開拓美發、美容、照相、洗染等服務市場,向家庭服務、社區服務和為團體單位服務延伸;鼓勵發展家庭服務、保健服務、家教服務、休閑服務等新興服務業,促進家庭服務社會化、社會服務專業化。
八、做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準備工作加快有關商品市場準入、規范流通秩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的起草工作。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重要商品的市場流通可能出現的影響進行分析,制定應對措施,提出對策建議。
總結國內中外合資合作商業企業的試點經驗,學習外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結合國情實際進行推廣,培育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提高我國流通企業的競爭力。
(信息來源:原國家經貿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