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澳大利亞Sucrogen糖業公司和新西蘭糖業公司的邀請,以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閆衛民同志為團長一行,于2012年9月12日至9月21日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國進行商務考察。期間,代表團重點參觀考察了新西蘭糖業公司、澳大利亞糖業公司、澳大利亞先鋒糖廠、莫斯曼糖廠和昆斯蘭糖業公司散裝糖碼頭等地。現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 各國制(煉)糖廠情況介紹:
1、新西蘭糖業公司
新西蘭糖業公司(New Zealand Company)是一家煉糖企業,也是新西蘭唯一的一家制糖企業,擁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是新西蘭百強企業之一。公司位于奧克蘭,毗鄰出口港,自帶一個深水碼頭,年產量為23萬噸。其原糖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的昆斯蘭、巴西和泰國。其產品除精煉白砂糖外,還有多種液體糖漿,產品主要銷往太平洋島國和亞洲。主要工藝特點是采用鍋爐煙道氣飽充、活性碳吸附脫色?;竟に嚵鞒淌牵好巯?、復篩、溶糖、二氧化碳飽充、過濾、活性碳脫色、蒸發濃縮、煮糖,分蜜,包裝。全廠動力系統使用天然氣,飽充所用二氧化碳來自燃氣鍋爐的煙道氣。全廠約有250名職工,全年每周實行5天工作制。該公司還擁有生產高質量糖奶混合物制品的生產基地,與奶制品直接混合的糖品有很高的衛生指標要求,這種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市場。此外,其液體糖產品中,以黃金糖漿(golden syrup)的價值最高。黃金糖漿工藝上是經兩次過濾和兩次活性碳吸附而生產的。
2、澳大利亞糖業公司
澳大利亞糖業公司位于澳大利亞南部城市墨爾本,是一家煉糖企業,擁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日產量為32噸,全廠職工130人,全年每周七天工作制,每天四班。產品除精煉白砂糖外,還有多種液體糖漿。工藝上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磷酸上浮澄清、活性碳吸附脫色?;竟に嚵鞒淌牵好巯?、復篩、溶糖、磷浮、活性碳脫色、蒸發濃縮、煮糖,分蜜,包裝。全廠動力系統是使用天然氣,其鍋爐發電車間是全自動無人照看車間。該廠生產控制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在生產控制室,只有3個工人通過五、六個電腦監視屏對各生產工序進行監視和控制。其中煮糖的控制中,使用了顯微成像技術在線監控晶粒生長情況。該廠結晶白糖產品的包裝大到1噸的散裝白糖,小到30公斤一包、1公斤一包的都有,包裝車間各類高效包裝機械齊全,其中30公斤的白糖包裝全部采用日本機械手進行搬運和堆碼。
為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該廠正在建設一套全新的生產線。新生產線管道及設備全部采用不銹鋼材質,設備及傳送裝置為全封閉式,擁有大型輥筒干燥機、白糖氣墊式輸送帶等先進節能設備。
3、先鋒糖廠(Pioneer Mill )
先鋒糖廠位于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城市湯斯維爾,是一家用甘蔗生產原糖的企業,已有100多年歷史,目前日榨量13600噸,榨季生產期一般為每年6月至11月。該廠壓榨機列為五座,澄清為石灰法,沉淀池泥汁用無濾布真空吸濾機處理,濾泥與鍋爐煙灰一起用于做農用肥料。
甘蔗全部采用機械收割,并由專用小列車送到糖廠蔗槽中。按廠方要求,所有甘蔗從收割到入榨,時間不超過16小時,較好地保證了原料的新鮮度。在原料收割中,一般對甘蔗進行火燒去葉,也有的不燒,只靠收割機去葉。
4、莫斯曼糖廠(Mossman Mill)
Mossman糖廠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城市凱恩斯,是一家用甘蔗生產原糖的企業,有100多年歷史,目前日榨量為7200噸/日。該廠壓榨預處理只用一臺破碎機,一組六座壓榨機列全部是蒸汽驅動,實屬古老。壓榨抽出率97%,蔗渣水分50% 間歇式煮糖罐8個,另外有一個臥式連續煮糖罐。
甘蔗全部采用機械收割,并由專用小列車送到糖廠蔗槽中。按廠方要求,所有甘蔗從收割到入榨,時間不超過20小時,較好地保證了原料的新鮮度。在原料收割中,一般對甘蔗進行火燒去葉,也有的不燒,只靠收割機去葉。
5、昆斯蘭糖業公司散裝糖碼頭
澳大利亞昆斯蘭糖業公司位于凱恩斯的散裝糖碼頭倉儲容量為25萬噸,年出口散裝原糖量為17噸,最大可停泊3萬噸的貨船。碼頭擁有完備的散裝糖儲運專業化設備,散裝原糖在船舶、糖倉,運輸車輛三者之間全部實現機械化中轉。碼頭營運人員只有十余人。碼頭主要專業化的設備有:(1)散糖專用吊車。它能將散裝原糖從船上轉送到碼頭的輸送系統,也可將輸送系統中的原糖轉送到船上。(2)車輛自卸系統。所有經過車輛運到碼頭的散糖,借助自卸系統,都能將過磅后的糖自卸在碼頭的輸送系統上,無需人力完成。(3)稱重裝置。碼頭的稱重方式主要有地磅、皮帶稱、吊籃稱,其中車輛地磅和安裝于皮帶輸送系統中的吊籃稱是用于交易的計量裝置,由政府相關部門定期校核。
二、 體會與感受:
通過對上述兩間煉糖廠、兩間原糖廠及散裝原糖碼頭的參觀考察,代表團對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糖業有了一些基本認識,對比國內糖業,有如下體會和感受。
1、煉糖產品多樣化
考察的兩間煉糖廠都生產結晶糖和液態糖兩類產品,且結晶糖和液態糖都還不僅是單一品種。如結晶糖有精幼砂糖(Caster Sugar)、紅糖(Brown & Dark Sugar)、粗糖(Raw Sugar)、咖啡糖(Coffee Sugar)、白糖(White sugar、Premium White Sugar、Manufactures White Sugar、Coarse White Sugar、Graded White Sugar)、粉糖(Pure Icing sugar、Soft Icing Mixing 、TCP&Pure Icing Sugar)。液態糖等品種。根據風味不同,有轉糖漿(Invert Syrup)、金糖漿(Golden Syrup)、精制糖漿(Fine Syrup)、楓葉糖漿(Maple Syrup)、黑糖蜜(Blackstrap Molasses)等等。上述豐富的產品類別,較好的滿足了食品工業、餐飲業、零售業對食糖產品的不同需求,同時也帶來產品價值的提升。如咖啡糖、金糖漿等產品,每公斤的價格約為一般精煉白糖的五倍。此外,還有些健康概念的結晶糖也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如有機糖(Organic cane sugar)、低升糖指數的糖(Low Glycemic Index Cane Sugar)等。
相比之下,國內煉糖廠的產品普遍單一,煉原糖的一般只出一級白砂糖,煉白糖的一般只出精幼砂糖,而且國內煉糖企業基本上不出液體糖。這一方面反映出國內食糖消費還比較粗放,食糖消費細分市場還很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煉糖企業在產品多樣化技術方面與新、澳兩國存在有較大的差距。
2、煉糖工藝完善
兩家煉糖廠工藝上都包括蜜洗、復篩、溶糖、清凈、脫色、濃縮、煮糖幾大基本工序,其中糖漿清凈工序有用石灰加二氧碳飽沖的,也有用磷浮法的,脫色工序則都是用活性碳吸附。通過上述工藝,糖漿的色值由大約1200IU逐步下降至150IU左右。國內煉糖原料品質變化大,而工藝卻較為簡單,一般為:溶糖,清凈、濃縮、煮糖;對糖漿的處理前無蜜洗、復篩,后無脫色工序,是一種“去頭去尾”的方法。其中清凈工序是用石灰加二氧化碳飽沖或磷浮法,與國外基本相同。隨著原糖質量的不同,國內煉糖清凈糖漿的色值一般在500~2800IU之間。國內煉糖工藝的簡化,是企業成本與食糖消費市場特性的一種平衡結果,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從提高食糖產品質量、抵御國際競爭來看,止步于這種簡單的生產工藝是遠遠不夠的。
3、原料生產機械化
澳大利亞甘蔗年產量約為3500萬噸,甘蔗種植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從新南威爾士州的格拉夫頓至昆斯蘭州的莫斯曼地區,延綿2100公里。甘蔗種植及收割機械化程度很高,甘蔗從田頭收割至送入糖廠壓榨車間的輸蔗槽中,全部是機械化操作。其中原料收割主要的專業化設備,包括:甘蔗收割機、運蔗車輛、甘蔗列車,車輛與列車的轉運設備、甘蔗列車車箱翻轉自卸設備等。機械化大幅提高了原料生產效率,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澳大利亞年食糖產量在500萬噸左右,蔗農卻只有大約4000人。我國國內年食糖產量最多約為1500萬噸,而蔗農有4000萬人,對比這一數據,可看出我國甘蔗原料機械化生產方面的巨大差距。目前,國內機械化收割雖引起重視,但要做到卓有成效還必需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怎樣解決土地大規模連片的問題。目前的土地政策導致很多蔗地都是分散的小面積種植,不利于機械化作業。二是怎樣降低機械化收割的夾雜物。機械化收割的甘蔗夾雜物相對較多,它對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不利。澳大利亞是采用“兩步法”的生產工藝,原料潔凈方面的不足對原糖生產不造成工藝壓力,對產品質量也沒什么影響,而國內基本都是采用一步法生產一級白糖,如果夾雜物太高,對保證產品質量不利。這點也是國內機械化收割研究與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4、生產過程控制
考察的幾家糖廠企業職工人數基本上只有國內相同規模糖廠人數的20%,這主要得益于其生產過程控制技術。新、澳兩國糖廠的生產過程控制,最主要的特點是采取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統(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技術對各工段實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相比之下,國內糖廠的過程控制基本都還停留在單元控制層面,未實現聯網和集中,如國內的硫熏中和控制、蒸發控制、煮糖控制,分蜜控制等等,均是單獨的。國內糖廠要實現生產線上大幅減員,還得在現有單元控制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單元控制組網、生產數據共享的開發研究。此外,無人現場照看的動力車間對于在國內糖廠來說還是一個新概念,值得我們學習。
5、蔗農結算機制
澳大利亞糖廠和蔗農的結算方式也較為特別,與國內不同。首先,蔗農將甘蔗賣給糖廠是按糖分總量結算而不是按甘蔗重量結算。甘蔗送到廠,根據糖分總量蔗農首先可獲得大約60%的款,即第一次結算。之后,蔗農與糖廠都以國際期貨市場的糖價為依據各自賣糖。蔗農賣糖只有價格主張權,沒有交割權,蔗農賣糖的價格是蔗農與糖廠進行二次結算的依據。白糖的交割權歸糖廠,但糖廠賣糖價格高低不影響與蔗農的二次結算,這也是糖廠經營的利潤所在。這樣的結算機制,蔗農的二次結算收入取決于蔗農自已賣糖的價格,使得蔗農二次結算收入有所保證,有利于保證蔗農收入,穩定蔗農種植糖料積極性,而糖廠利用提高生產管理和加強經營管理,取得高于農民一次結算差價部分的盈利,二者各得其所,值得國內糖廠借鑒和參考。
中國糖業協會
二O一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