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圣保羅蔗產聯盟委員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3/14年制糖期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產量達到5.966億噸,較2012/13年制糖期的5.326億噸,增長12.02%;食糖產量3429.3萬噸,較上制糖期的3409.03萬噸,增長0.59%;酒精產量255.56億公升,較上制糖期的213.55億公升,增長19.67%,其中無水酒精110.19億公升,較上制糖期的87.89億公升,增長25.52%,含水酒精145.37億公升,較上制糖期的125.76億公升,增長15.59%。其間該地區甘蔗用于生產食糖和酒精的比例為45.23%:54.77%,上制糖期同期為49.55%:50.45%。出糖率為13.34%,較上制糖期的13.56%,下降1.63%。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巴西中南部地區甘蔗生長遭遇干旱天氣,中南部地區單產下降2.6%,其中圣保羅地區單產下降4.5%。不過,由于可收割面積達到800萬公頃,產量有望提高4.5%,預計中南部地區甘蔗產量有望達到6.129億噸,較上制糖期增長1.8%。預計2014/15年制糖期巴西甘蔗總產量有望增至6.717億噸,較上制糖期同期增長2%。盡管出糖率降至13.34%,但預計食糖產量有望達到3950萬噸,較上制糖期增長4.2%;酒精產量4.122億公升,增長1.5%,意味著糖廠更傾向于生產酒精。
巴西外貿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3月巴西出口食糖155.6萬噸,低于2月份的180.1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94.3萬噸,下降20%。在3月份的出口中,原糖出口數量從2013年同期的151萬噸減少到114萬噸,白糖出口量從43.31萬噸減少到41.62萬噸。
印度:
印度糖業協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由于主產區食糖減產,截止到3月底,2013/14年制糖期僅為2150萬噸,較2012/13年制糖期的2310萬噸,下降7%。主產區中除卡納塔克邦外,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安德拉普拉德施邦和泰米爾納德邦食糖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開工糖廠330家,上制糖期同期為231家。
截至3月底,馬哈拉施特拉邦食糖產量僅達到701萬噸,較上制糖期的773萬噸,下降9%,出糖率11.3%,開工糖廠數量則從上制糖期的42家增加到85家。北方邦由于單產下降以及農民改種其他作物,食糖產量僅達到580萬噸,較上制糖期的670噸,下降13%;出糖率9.21%,開工糖廠86家。泰米爾納德邦食糖產量95萬噸,同比下降28%;安德拉普拉德施邦產糖94萬噸,較上制糖期的96.6萬噸,下降2.7%,開工糖廠12家,預計未來15天陸續停榨。卡納塔克邦由于單產和出糖率提高,食糖產量達到375萬噸,較上制糖期同期的336萬噸,增長12%,開工糖廠43家。
截至目前,本制糖期印度食糖主產區糖廠還需要支付蔗農甘蔗款1500億盧比,其中北方邦需支付1050億盧比,卡納塔克邦需支付330億盧比。
盡管澳大利亞等少數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提出異議,但印度仍將繼續實行今年年初時提出的原糖出口補貼政策。少數成員國表示印度出口補貼政策將對國際市場造成不利影響,但印度則稱政策實施時沒有跡象表明對國際行情產生負面影響。在政府提交給世界貿易組織的文件中申訴,去年印度出口食糖之時,國際糖價還曾一度出現上漲趨勢。印度本身出口數量不多,還不足以左右國際糖價走勢。同時印度出口補貼政策并不會影響國際食糖貿易。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保證出口補貼總額不會超過8000萬美元,大致出口食糖140萬噸左右。同時印度鼓勵生產原糖出口,國內白糖產量將出現減少,而此時國際市場白糖供給過剩,印度的做法并沒有加劇形勢的惡化。出口政策的實施有助于緩解國內庫存壓力,印度國內白糖庫存量在持續增加。2013/14年制糖期期初庫存在880萬噸左右。
泰國:
2013/14年制糖期泰國的食糖生產已接近尾聲,預計泰國食糖產量有望達到1120萬噸,創歷史新高。截至4月1日,食糖產量已達到1090萬噸。
印度尼西亞:
為防止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增加國內庫存,政府日前發放了32.8萬噸白糖進口許可證。此前,2013年12月政府曾從國內市場采購,增加白糖庫存30噸,效果不理想。消息有待進一步證實。
孟加拉國:
由于國內供應充足,導致糖價低迷,為限制進口,孟加拉國將提高原糖、精煉糖和茶葉的常規進口稅收。原糖進口關稅將從前期的1500塔卡/噸(折合120元/噸)提高到2000塔卡/噸(折合160元/噸);精煉糖進口關稅從3000塔卡/噸(折合240元/噸)提高到4500塔卡/噸(折合360元/噸)。茶葉進口關稅從之前的5%提高到15%。
歐盟:
瑞典Kingsman歐盟糖業研討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上預計在2017年產量配額制度結束以后,歐盟將成為食糖凈出口國。出口數量還將取決于歐盟委員會的糖業政策、國際糖價走勢、運費、匯率和淀粉糖的競爭情況。
2017年歐盟成員國食糖、淀粉糖產量和出口配額政策結束后,取而代之的是歐共體共同農業政策,除了食糖生產自由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農場主的政策補貼。邦吉公司表示,一旦配額制度結束,歐盟食糖出口量在250-500萬噸之間。目前歐盟食糖是凈進口狀態。
法國甜菜種植協會日前表示,歐盟食糖出口量將超過200萬噸,那么,所謂“市場無形的手”也將尋找到食糖與淀粉糖之間的平衡價格點。不過,根據歐盟成員國的情況分析,歐盟食糖售價至少不能低于450歐元/噸才能保證出口,國際糖價至少不能低于20美分/磅才對歐盟出口有利。
成員國產量配額政策取消后,預計歐盟每年淀粉糖消費量將翻四倍至300萬噸左右,擠占食糖市場消費份額,但淀粉行業生產能力是否擴張尚未確定。歐盟淀粉產業協會日前表示,目前還不知道配額取消后,淀粉行業會不會投資擴大產能,增加淀粉糖產量,要考慮的是谷物類價格上漲,歐盟成員國糖價下跌以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等不確定因素。目前69萬噸(相當于歐盟5%的食糖總產量配額)的淀粉糖產量配額取消后,預計歐盟淀粉糖每年總產量將達到200-300萬噸。
預計2017年后歐盟淀粉量將增長1倍至150萬噸,替代部分食糖消費市場。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將影響淀粉糖生產成本和替代食糖消費的份額大小。歐盟谷物類甜味劑主要從小麥或玉米中提取,廣泛應用于袋裝食品、果醬和番茄醬。
烏克蘭:
烏克蘭糖業協會日前公布數據顯示,由于甜菜種植面積從2013年的27萬公頃增加到35萬公頃,預計甜菜糖產量將從上制糖期的120噸增至170萬噸。產量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加之30噸的庫存量,或有部分剩余糖出口到國際市場。
緬甸:
新加坡豐益國際公司(Wilmar)已經與緬甸長城食品工業公司組建了一家合資企業--長城豐益控股公司,豐益國際控股55%。合資企業將主營食糖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原來屬于長城食品工業公司的糖廠、設備和相關業務將全部劃歸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新公司成立后擁有兩家糖廠,一家生物酒精廠和一家機制復合肥料廠,日榨4000噸甘蔗,年產糖65000噸。
荷蘭拉博銀行:
荷蘭拉博銀行表示,目前歐盟每年消費約1700萬噸食糖,不足部分從特定國家進口。2017年放開生產配額后,預計歐盟食糖產量將達到2000萬噸。目前歐盟每年1330萬噸的生產配額體制將于2017年10月1日終止,屆時歐盟產糖商可以把余糖出口到國際市場。體制終止后,預計法國、德國和波蘭三大產糖國的食糖產量可能會猛增,其他絕大多數成員國的食糖產量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過,迎來一輪糖產量上升有可能會壓制歐盟市場內的糖價,因為屆時非歐盟產糖也會進入歐盟市場,而且歐盟市場食糖需求量下降有可能會導致食糖市場的基本面變壞。2012/13年制糖期期間歐盟進口食糖330萬噸。如果上述多種因素對糖價產生負面影響,預計一部分歐盟糖農有可能放棄種植甜菜,轉而種植小麥、玉米等收益更高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