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2項成果入選農業農村部推介2022年糖料主推品種和技術模式
為穩定全國糖料生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模式推廣應用,推動糖料提質增效,4月2日,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推介9項糖料蔗主推品種、5項甘蔗主推生產技術模式,以加快促進我國糖料高質量發展。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生物所”)選育的甘蔗品種“中糖3號”和研發的“甘蔗提質增效整裝技術”入選。
“中糖3號”是生物所甘蔗團隊針對機械化生產選育的強宿根性高糖品種,適宜在廣西桂中、桂南、海南等蔗區種植生產。該品種為中晚熟高產高糖品種,生育期350天。植株株型緊湊高大,節間較長,脫葉性好;中至大莖,蔗莖直立均勻,內容充實,不易倒伏;中抗黑穗病,高抗花葉病。中糖3號宿根性較好,豐產,中后期蔗糖分較高。平均有效莖數為 4587株/畝,宿根第一季發株數達 11283株/畝,宿根第二季發株數達 9171株/畝,平均宿根發株數為 10227株/畝,平均畝產蔗量為 8.90噸,平均蔗糖分含量為 13.53%。已獲得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授權,品種登記編號:GPD甘蔗(2020)460042。該品種抗風折倒伏,適宜甘蔗機械化生產管理。目前在廣西扶綏、來賓蔗區小規模示范推廣生產效益良好。該品種綜合抗性優越,適宜抗旱減肥減藥的低投入生產模式,配合綠色生產技術大規模應用有助于保護基本農田生態。
“甘蔗提質增效整裝技術”為生物所甘蔗團隊專門針對甘蔗生產各環節農機農藝融合及全程機械化集成創新的整裝生產技術模式。該技術模式適宜用坡度小于10度的蔗田,采用高產、高糖、抗逆性強、適宜機械化生產的脫毒健康種莖,聯合機械種植,水肥一體化精準施用管理,機械拋土高培土,膜下滴藥防治害蟲,病蟲草適時綜合防控,中大型機械收獲,宿根蔗采用機械粉碎或破壟平茬機械管理。應用該技術模式可提高單產25%以上,降低成本15%,減少用工30%,減施化肥30%,節約用種量50%,延長宿根年限1-2年。該技術模式的應用顯著提高了甘蔗種植效率和效益。目前,該技術成果已在我國廣西扶綏縣、云南耿馬縣、廣東湛江市和海南4個主蔗區開展技術成果的規模化推廣應用,近3年,在上述主產縣市累積推廣應用603.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