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中明確指出,糖料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2020年糖料面積2353萬畝,產量1.2 億噸,食糖產量1067萬噸。“十四五”期間,著力穩定種植面積,建設桂中南、滇西南、粵西三大甘蔗優勢產區和華北、西北兩大甜菜優勢產區。推進品種改良和全程機械化,提高單產水平和含糖量。到2025年,全國糖料種植面積穩定在2300萬畝左右,其中甘蔗面積2000萬畝左右,甜菜面積300萬畝左右;糖料總產量1.2億噸以上。
提升甘蔗優勢產區。以甘蔗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蔗田宜機化改造,選育推廣高產高糖抗逆品種,提高脫毒健康種苗覆蓋率,推進全程機械化。穩定甜菜種植面積。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西部、新疆塔額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坡等地區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加快國產自育品種研發,推廣機械精量直播、紙筒育苗移栽、膜下滴灌等技術模式。
區域布局中指出,東北地區穩定甜菜生產;華南地區保持甘蔗、熱帶水果等生產優勢;西南地區建設滇西南甘蔗優勢產區;西北及青藏地區穩定甜菜生產。
在提升棉糖等重要農產品保障水平中指出,一是建設生產保護區。以新疆為重點,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沿海沿江環湖地區為補充,建設棉花生產保護區,穩定棉花種植面積。鞏固提升廣西、云南甘蔗生產保護區。穩定并適度擴大內蒙古、新疆等地甜菜種植面積。二是推進品種更新換代。建設一批標準化棉糖生產基地,改善棉糖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加快選育推廣一批纖維長度、強度、整齊度和成熟期相協調的優良棉花品種,鼓勵發展長絨棉等高品質棉花種植,擴大優質棉花有效供給,提升棉花產需適配性。加快推廣甘蔗脫毒健康種苗,加大國產自育優質甜菜品種推廣應用,提升糖料含糖率。三是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推動棉花、糖料規模化生產經營,支持開展代耕代種、代育代栽、統防統治、代采代收等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種植大戶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棉糖生產提質增效。加快推進棉花、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研制適用性強的農機裝備并持續改進,重點提升棉花機收質量,突破糖料機收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