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4日上午召開的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英茂糖業集團所屬元陽公司曹正發同志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在北京參加表彰大會,并接受表彰。

在元陽英茂糖業有限公司,有這么一個長期從事農務工作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的穿梭在甘蔗地里,想蔗農之所想,急蔗農之所急,扎扎實實為蔗農辦實事,受到廣大蔗農的擁護和好評。他兢兢業業,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農務員,為糖業發展留下了“后備軍”。他是糖業人里的“赤子”——元陽英茂糖業有限公司農務科副科長曹正發。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部隊退役后進入制糖企業成為一名農務員,在經歷了企業改制、公司并購等幾波周折后,許多同事都紛紛離開企業另謀出路,而他憑借著對制糖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毅然抉擇留在改制后的元陽英茂糖業有限公司,繼續為制糖事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在工作上,他勤勉敬業、好學上進、努力鉆研,帶領農務隊伍在蔗區積極推廣甘蔗種植“四項技術”,從傳統簡單的種植模式向深溝、板土、槽植、地膜覆蓋等科學規范的高產高糖模式轉變,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管理方式,為甘蔗提高單產、蔗農增收、公司增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他的帶領下,如今所轄的千余戶蔗農通過科學種植和規范管理,收入逐年增加,村寨里“甘蔗路”、“甘蔗房”、“甘蔗車”隨處可見,真正實現了從解決“溫飽”到“富起來”的跨越發展,為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路走來,曹正發的工作業績滿是亮點,甚至是充滿傳奇,哪里有困難,他的工作崗位就在哪里,他的崗位在哪里,哪里的甘蔗原料發展就突飛猛進。
剛調到個舊甘蔗站時,個舊片區的種植面積和甘蔗產量僅占到公司的10%左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采取挨家串戶“磨”、“泡”的方式動員農民種蔗,并引導農戶改變傳統的種植管理方式,不斷提高甘蔗產量。通過5年的努力,到2013年他調離個舊甘蔗站時,個舊片區的種植面積甘蔗產量已占到公司30%以上, 2019/2020榨季個舊片區的甘蔗產量占到了公司55%以上。
近年來,元陽縣由于受辣木、芒果、枇杷、沃柑、檸檬等新興產業爭地日趨嚴重的影響,甘蔗產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導致元陽公司甘蔗產量6年連續大幅下滑,僅能滿足產能的32%,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紅線邊緣。這時,他主動站出來,申請到曾是公司的主蔗區——新街甘蔗站工作,他從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老蔗區種植效益和新蔗區開發兩方面入手,迅速打開了局面,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在2019/2020年度,公司共完成甘蔗種植面積17644.8畝,其中新街甘蔗站完成種植7550.8畝,占到了42.79%。


多年來,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原料發展上,幾乎每天都是起早貪黑的在甘蔗地里摸爬滾打,當蔗農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一次,一位蔗農在種植過程中肥料不夠用,打電話向他求助,接到電話后他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不顧炎炎烈日,翻山越嶺,用自己的二輪摩托車捆綁著肥料送到蔗地,當他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將肥料交到蔗農手中時,蔗農激動地拉著他的手說:“感謝曹站長,那么遠的路為我們送來了肥料,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我們一定會多種蔗、種好蔗回報糖廠”。
在他管轄蔗區的村寨里,不管誰家有大事小情,都會熱情喊他“回家”,正是這種與蔗農心貼心的長久相處,他慢慢地變成了蔗農的“家里人”、“自家人”,這也是對他默默奉獻、辛勤工作的回饋。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共產黨人的無悔人生,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放棄了很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孩子上學、贍養老人,妻子在農閑的時候打打零工,家里的支出都靠他一人微薄的工資支撐,但來自生活的壓力卻沒能壓跨這個耿直的哈尼漢子。他始終牢記自己做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積極參加以爭創“四強”黨組織和“五優”共產黨員為主題的“一支部一村組 助推甘蔗原料發展”黨建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實效;他始終認為要先有“大家”才會有“小家”,只有公司發展好了,小家才有會更加的富足。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時間是最公正的見證者,如今,他已在糖廠工作了21個年頭,先后榮獲了上海糖酒集團“黨員先鋒崗”、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南英茂糖業(集團)有限公司“優秀員工”、云南省第二十二屆“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但他認為自己只是制糖產業里的一個小小“勤務員”,做的都是本職工作,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過全體英茂人的共同努力,讓更多的蔗農享受到“甜蜜事業”的饋贈,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甜蜜貢獻”,英茂糖業也終將會迎來“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光明未來!


郵箱入口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