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們外出務工,但是,我到甘蔗基地干活一天收入可達到200多元,并不比外出差。”施甸縣酒房鄉的一片叫郭家寨的甘蔗砍運地塊,正在種植甘蔗的蔣姓婦女高興地說。在施甸,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封閉了外出的通道,施甸縣的龍坪、舊城糖廠兩家企業,主動將疫情防控作為勞動力開發的潛能來抓,一項建設五萬畝、拉動兩萬人就業的產業基地正開發成為制糖企業發展的新渠道。

“我家有五個人、四個勞動力,外出務工幾年來,每年都有15萬左右的收入,但是除去車路費,能夠在家庭開支的資金絕對沒有10萬,今年,疫情封閉了外出的通道,正好,我把棄耕的30畝地再種植甘蔗,按照常規種植收入,我30畝地可收甘蔗200噸,收入可以達到9萬元,甘蔗鮮葉可以用來養殖牛、平時,我們一家人還可以在附件干點活,收入不比外出務工差,”施甸縣酒房鄉后寨村委會馬鞍山自然村村民楊從武道出了他今年的發展思路。“今年,由于疫情的發生,施甸縣的龍坪糖廠出臺扶持政策,種植甘蔗在20畝以上的,每畝補貼400元資金,這樣,我們種植甘蔗就不需要花一分錢的成本就可以把自己的甜蜜的事業發展起來了,糖廠的扶持政策給我們發展產業的農民帶來的是舒心的笑容”。

在云南康豐公司施甸縣龍坪公司,公司經理李維強告訴筆者,前幾年,農民不安心在家發展產業的主要問題是因為國內食糖價格不景氣,制糖企業由于資金短缺,導致農民交售甘蔗后拿不到現金。2018年以來,云南康豐公司主動把自己的產業“改嫁”云南農墾集團,農墾集團資金實力雄厚,農民們不僅可以在交售甘蔗后拿到現金,對家庭有特殊困難的農戶,企業還可以提前預支生活資金。今年甘蔗種植開始以來,公司還出臺了鼓勵產業發展政策,對種植20畝以上的農戶,企業按照每畝補助400元資金,對種植良種的追加補貼50元良種補貼,對正在種植的宿耕甘蔗補貼100元的地膜覆蓋補貼,用農業科技發展理念減輕農民的勞動力付出,由于措施有力、資金保障,集團公司在施甸的兩個分公司可開發甘蔗面積達5萬畝,新種植面積達到15000畝。建設五萬畝基地、拉動兩萬人就業的發展勁道給務工人群眾提供了打道回府鬧春耕的就業和創業新機遇。
云南網通訊員 楊連武 魏瑄 李建艷

郵箱入口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