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9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在自治區黨委禮堂舉行2019年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會上對為我區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科學技術人員給予獎勵,會上還表彰了榮獲2018年度廣西“金繡球友誼獎”的外國專家,東亞糖業集團董事長汪東財先生和其他10名國(境)外專家及友好人士一起被授予2018年度廣西“金繡球友誼獎”。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和自治區政府主席陳武一起為獲獎專家頒獎。
(左三為東亞糖業集團董事長汪東財)
(臺前左四為東亞糖業集團董事長汪東財)
“金繡球友誼獎”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設立,獎勵在廣西經濟、科教文衛等領域貢獻突出的國(境)外專家及友好人士的最高獎項。汪東財先生此次獲頒“金繡球友誼獎”是他繼2018年9月被授予中國政府友誼獎之后榮獲的又一殊榮,這不僅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汪東財先生本人的充分信任和所做貢獻的高度認可,也是對東亞糖業集團和中泰友好合作發展的高度肯定。汪東財先生是泰籍華裔,素有中國情結,視中國為其第二故鄉,1993年作為泰國兩儀集團的主要股東到廣西崇左市(當時是南寧地區)投資創業,合資控股4家國營糖廠,建立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以下簡稱“東亞集團”),現已有10家工廠,初步形成了甘蔗制糖循環經濟全產業鏈。東亞集團目前有正式員工3600多人,蔗區蔗農35萬人,年榨蔗量近千萬噸,榨蔗能力近10萬噸/日,產糖約100萬噸,占中國產糖量10%左右。合資26年來,東亞集團累計向政府納稅約95億元,向中方股東分紅約18億元,按時足額兌付蔗款560多億元,有效推動產業扶貧脫貧、促進鄉村振興,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在董事長汪東財先生的率領下,東亞集團始終走在中國制糖行業前列。率先采用“二步法”建成4條精制糖生產線,引領中國制糖業發展新方向;建成3家30MW生物質蔗渣發電廠,開創了糖電聯產先河;引入澳大利亞和泰國技術建立“現代農場”模式,科學種蔗,解決了農機農藝融合難題;積極開展產品高端認證,努力滿足高端客戶需求,集團旗下的寧明公司、扶南精糖公司和海棠公司率先成為中國首批獲得Bonsucro認證的糖企,樹立了甘蔗可持續發展行業標桿。2017年東亞集團投資27.48億元建設中泰崇左產業園“糖業循環經濟綜合利用項目”,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糖都”第一個集生產、參觀、旅游于一體的糖業循環綜合利用現代化標桿工廠,項目于2017年9月15奠基,11月9日正式開工建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奮力拼搏,原糖生產線、生物質電廠和精糖生產線已于2018年底和2019年初相繼竣工投產運行。東亞集團還努力踐行“關心公益,回報社會”的企業價值觀,積極融入當地社會,近十年來投入近2000多萬元資金開展工廠周邊睦鄰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社區共建項目,促進工廠與周邊社區、村屯良性互動,和諧發展。
作為泰國兩儀集團董事長、泰國立法議會議員、泰國商會暨泰國貿易院名譽主席、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委員,汪東財先生積極發揮社會影響,在重要論壇及學術活動中積極向泰國工商界推介中國及廣西投資環境,引起泰國投資者對中國及廣西發展的高度關注和熱情。廣西建工集團旗下一安公司得益于與東亞集團深度合作,“走出去”以EPC模式成功與泰國境內多家糖企合作建設糖廠項目,成功打響“中國制造”品牌。
汪東財先生表示,將以此次榮獲“金繡球友誼獎”為契機,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推進糖業“二次創業”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和要求,將東亞糖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為廣西糖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