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是我國供不應求的農副產品及重要戰略物資。海南瞄準市場需求,各行各業共同發力,實施多項有力措施,促進糖業走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據統計,全省進廠甘蔗工業畝產量從2015/16年榨季的3.00噸提高到2017/18年榨季的4.05噸,僅僅兩年時間便提高了1.05噸。全省平均每畝甘蔗收入,更是從2015/16年榨季的1342元,提高到2017/18年榨季的2154元,兩年時間增長60.51%。甘蔗單產和畝經濟收益提高的背后原因,離不開廣大蔗農特別是甘蔗專業大戶和合作社的社員,在政府部門和企業的支持下,重視科學種蔗,合理增施肥料,及時防治病蟲害,切實加強田間管理。
儋州八一農場有一個專業大戶約250畝的甘蔗第一年總產便超過2000噸,平均畝產在8噸以上,總收入逾100萬元,純利潤約40萬元,平均每畝收入4000元、利潤1500元以上,而第二、三年因無須種苗、機耕等費用,利潤將會更多。臨高縣有一位甘蔗生產帶頭人,帶領合作社全體成員實行科學種蔗,普遍獲得豐厚回報,并全部及時償還了政府的扶貧貸款,受到了各界的好評。
值得一提地是,海南省制糖企業調高甘蔗收購價讓利于農,也助推了蔗農收入的增長。甘蔗因粗生易長、種植成本較低等優點,成為眾多農民無法割舍的作物,如果收購價格過低必然會損害廣大蔗農的生活。我省制糖企業在因糖價下跌而嚴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頂住壓力連續調高甘蔗收購價,全省甘蔗田頭收購價實際的加權平均從2015/16年榨季的447.32元/噸,增加至2016/17年榨季的527.78元/噸、2017/18年榨季的531.38元/噸。如果加上制糖企業每年所給予的各項補貼,平均每噸甘蔗的收入還會增加。
廣大農民收入的切實增長,也帶動一些昔日的蔗農重新種植上甘蔗,這種農戶僅昌江縣就有十多戶。去年,白沙縣也出現了村干部自發組織行家,現場輔導農民種植甘蔗的現象,臨高縣也出現了父親來瓊承包土地種植甘蔗,嘗到甜頭后全家跟著過來海南一起當蔗農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