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情,穩生產,抓種植
光明糖業云南板塊采取系列有力措施
全力保障農業工作正常有序穩步推進
2019年面對當前食糖市場低迷、糖價大幅下跌、作物競爭加劇、甘蔗爭土地爭勞力矛盾突出、種植成本不斷攀升、種植效益不升反降的嚴峻局面,英茂糖業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總裁辦公會帶領全公司上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始終把每年的甘蔗種植作為經營管理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于2019年1月下達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甘蔗種植工作的通知》強調:
(1)勠力同心,迎難而上,強力推進甘蔗生產面積落實和種植;
(2)各二級公司、各生產經營單元必須樹立守土有責的甘蔗保有面積不減的“紅線”意識;
(3)保障產能匹配度守住最低生命線;
(4)全力推進“四項技術”,提高甘蔗單產。
今年集團公司將“四項技術”全部納入考核,可見公司對甘蔗原料發展的重視,彰顯公司對抓原料發展的堅定決心。針對2019/2020年度甘蔗種植工作,英茂糖業提出具體農務工作要求:
一、以“四項技術”為核心,提單產、保收益力爭超額完成2019/20年度種植任務
(一)早種
早種:即提早種植節令、調整植期,一定意義說是種植過程中采取的措施手段,然而提升作為一項農業生產技術,在甘蔗種植中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是根據甘蔗生長規律、生長特點,充分利用蔗區自然氣候滿足自身生長需要的有機結合。早種的效果集合了其他多項技術措施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早種還能夠錯開農忙,特別是在茶葉主產區更為明顯,因此早種能夠帶動所有農務工作,早落實、早準備,抓好早種就能夠掌握農務工作更多的主動權,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9/20年度早種考核中,集團下達2020年1月31日早種面積考核任務為11.6萬畝,早種比例是種植任務的34.6%;最終截止2020年1月31日早種任務完成16.6萬畝,比例為49.6%,超額完成43.1%。堅持早種的推廣,使早種形成蔗區自覺的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種植制度。
(二)品種
品種工作一直是英茂集團的優勢,良好的品種結構是英茂公司在產糖率長期全國領先的保障,由于多數優良品種已連作20多年,甘蔗品種存在不同程度的種性退化,集團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品種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強試驗示范品種的引進、審定工作,2018年增加贛蔗02/70、柳城05/136為推廣一類品種,2019年又將云蔗05/51、云蔗05/49、納入推廣一類品種。另一方面重新確定甘蔗品種分類將品種從原來的優良品種、普通品種、淘汰品種改為推廣一類品種、推廣二類品種、二類品種、三類品種,目標是實現蔗區優良品種全覆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堅持效益優先,農工效益并重;兼顧規模產量,為實現產糖率最大化提供優質原料。通過農務員自下而上和糖廠自上而下相結合,形成生產經營單元合理的品種布局,真正做到把最適合的品種種植在最適合的地塊上。
(三)全膜覆蓋
全膜覆蓋技術能夠有效增產,同時具有除草、省工的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其效果毋庸置疑,2019/20年度公司下達全膜覆蓋(含雙溝膜)任務26.5萬畝,截止3月1日已完成26.36萬畝,預計全年將完成35萬畝以上,集團公司、各二級公司、各生產經營單元統一思想堅定不移的推廣全膜覆蓋,爭取蔗區甘蔗面積應蓋盡蓋,目標是通過三年持續不斷的努力到2020/2021榨季全面覆蓋推廣達到40萬畝以上,占公司1/4的蔗區比列。
(四)挖機開溝
挖機開溝技術是一項針對旱地甘蔗增產最有效的生產技術,各蔗區結合耕地自然條件,有計劃的推進旱坡地挖機開溝作業,主動幫助種蔗農戶提供挖機的信息,引導農戶選擇使用挖機開溝,對轄區內挖機開溝作業價格、作業規范、扶持政策進行有效管理,確保蔗區適合挖機開溝的地塊上普及推廣,普遍采用,以延長宿根年限。截止2020年3月1日,挖機開溝已作業4.9萬畝已遠超上榨季全年作業面積的3.18萬畝,也已遠超計劃面積3.4萬畝的下達任務考核指標。
二、持續深入推進“一支部一村組 助推甘蔗原料發展”活動。
“活動”自2018年底開展以來,得到了集團各級黨組織的積極響應和全體黨員的廣泛參與,效果較為明顯,有力助推了集團公司甘蔗原料發展工作,集團黨委對“活動”表現突出的先進黨組織進行了表彰獎勵。為把主題“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形成“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集團公司黨委決定持續推進此項主題“活動”;全力助推2019/2020年度超額完成甘蔗種植任務,各級黨組織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高度重視,集中力量持續抓好此項“活動”。“活動”的開展與設備檢修、大修技改及榨季生產有機結合,認真總結剖析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注重實績,突出亮點,確保成效。“活動”正在深入持續有效開展,截止目前,各黨組織積極有效開展相關種植幫扶政策、技術宣傳已達281次,現場種植推進會149次,交流學習座談會165次,完成新植甘蔗面積16715.5畝(其中黨員自行種植面積3514.2畝),品種優化改良1.3萬畝,幫扶資金27萬余元。
三、全程機械化推廣再創佳績
隨著用工成本的逐年增加,甘蔗的種、管、收各個環節的用工成本已經成為了抑制甘蔗發展的重要矛盾。“請工難、請工貴、工難找”更是成為了普片面對的大難題,推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也得到了全行業共識。集團公司領導歷來非常重視全程機械化的推廣應用,敢為天下先,在云南蔗區這個全程機械化的次適宜區大力推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通過多年的努力,重重攻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在機種、機收環節2019/20榨季預計可以突破機種3.1萬畝,機收15萬噸,是云南地區首個實現甘蔗全程機械化的制糖企業。
四、疫情防控期間農務工作主要措施:
疫情發生后,面對蔗區部分村寨封村封路,種植、砍蔗勞力緊張,肥料、農藥、地膜等甘蔗種植所需農用物資運輸不暢、車輛難找、路途時間延長、運價增加等不利影響,集團公司迅速安排布署疫情防控工作;
(一)及時將集體采購口罩并發放到生產一線員工手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員工體溫監測、佩帶口罩、減少聚集性活動、加強消毒殺菌等防護措施的同時,農務人員通過電話、微信、OA網絡辦公等多種形式,組織物資發放供應,督促種植,落實砍運,推進“四項技術”,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榨季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二)原料部相關人員定點到各公司、各糖廠調研農務工作,并安排部門做好農務統計,聯系協調各二級公司各單元廠的相關工作等,集團公司黨政領導駐點分管的二級公司、及深入各單元廠,安排布置疫情防控工作,督導甘蔗種植、砍運及相關農務工作,確保春節放假期間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疫情發生后,邊民互市口岸關閉,導致境外甘蔗停砍停運,經公司上下全力多方協調,口岸恢復通關,境外蔗砍運已經逐步恢復正常。
(四)針對春節疫情期間勞動力緊張問題,加大甘蔗機收力度,截止3月1日,機收甘蔗14.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3.87萬噸,增幅75%。
2020年甘蔗發展工作小結及形勢:
一、力爭超額完成年度種植任務,33.5萬畝的種植任務截止2月29日已種面積26.6萬畝,預計年度最終將超額完成完成39萬畝;
二、克服困難,做好宣傳動員,提高宿根保留比例,延長宿根年限,提高甘蔗產量,挖掘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加大境外甘蔗發展速度;
三、培養扶持大戶,明確試驗示范目標,細化管理,突破宿根管理技術限制,全力做好農業生產試驗示范工作,穩定國內甘蔗面積;
四、全力推廣“四項技術”及大力推進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拓展思路,完善作業方式,克服痛點難點,因地制宜,全力抓好甘蔗品種布局;規范技術要求,努力提高甘蔗畝產量,打造工農和諧發展,奠定產業長期穩定模式;
五、持續深入有效推進“一支部一村組 助推甘蔗原料發展”工作;
六、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貼,推廣糖料蔗脫毒健康良種苗技術每畝補貼350元;推廣糖料蔗生產機械化技術其中:每畝補貼機耕費170元,機械化統防統治作業補貼每畝20元、機械化收獲作業補貼每噸30元。政府加大了補貼力度,未來三年將是發展甘蔗種植的黃金時間。
供稿:陳淮南
編輯:王滿興
審核:雷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