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甜味劑作為一類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劑,在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甜味劑市場是一個多元化市場,歷來以食糖消費為主,淀粉糖作為輔助,多種合成甜味劑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為了探究我國整體甜味劑市場消費的劃分,保障我國糖業可持續發展,合理規劃甜味劑產業布局,規范合成甜味劑的生產與使用,受工信部委托,由中國糖業協會組織成立的課題組開展對我國制糖與相關行業發展的課題研究。課題組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調研、搜集數據、分析整理等大量工作,最終形成了《制糖及相關行業發展研究課題——我國甜味劑行業發展及市場消費研究報告》。本文僅就近十年我國甜味劑行業基本運行態勢及市場消費情況向讀者作以介紹,詳細情況請參閱報告原文。
甜味劑(Sweeteners)是一類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劑,是指賦予食品以甜味,提高食品品質,滿足人們對食品甜味需求的食品添加劑。甜味劑種類較多,按通常市場消費類別可分為:食糖、淀粉糖、高倍甜味劑(HIS),除此之外還有蜂蜜等其他甜味劑。本文主要以食糖、作為甜味劑消費的淀粉糖品種以及主要高倍甜味劑品種作為研究主體。食糖、淀粉糖是天然甜味劑,而高倍甜味劑是人工合成甜味劑。食糖、淀粉糖雖然也是天然甜味劑,但因長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營養素,通常視為食品原料,在中國不作為食品添加劑。按照淀粉行業的分類標準,一般將淀粉深加工產品分為變性淀粉、結晶葡萄糖、液體葡萄糖和糖醇四大類。在這四大類產品中,液體葡萄糖和結晶葡萄糖通常作為甜味劑消費,因此本文對淀粉糖的研究主要針對果葡糖漿、葡萄糖漿、麥芽糖漿等液體葡萄糖,以及結晶葡萄糖。高倍甜味劑的種類很多,本文主要探討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賽蜜、三氯蔗糖和甜菊糖等主要品種。
圖1 我國甜味劑主要產品結構圖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一、我國甜味劑行業基本情況
我國的甜味市場以食糖為主體,淀粉糖輔助,多種合成甜味劑共同構成。下面主要按照食糖、淀粉糖和高倍甜味劑三個方面分析行業發展及市場消費情況。
(一)食糖
1、我國食糖產量、消費量與價格基本情況
我國的食糖生產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以2-3年為一個周期,產量呈波浪式的“上升-下降-上升”趨勢,這一產量特性相應影響了價格呈現出反向的周期性。食糖消費量也在食糖價格高企的年份受到明顯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食糖產量呈現明顯的波浪式上升,在2007/08年制糖期達到頂峰,隨后進入一個減產周期,在2010/11年制糖期達到低點,近兩個制糖期又進入新一輪的增產周期。就消費量來看,整體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
圖2 我國食糖產量、消費量和食糖平均價格對比圖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食糖消費國,近年來我國年消費食糖約1300萬噸左右,在世界食糖消費量中的占比接近8%。2012年我國人均消費僅11.2公斤,遠低于世界人均23.7公斤的水平,不足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一半,屬于世界食糖消費“低下水平”的行列。我國食糖消費中,工業消費占了64%,民用消費占36%。工業消費包括含糖食品制造、飲料、制藥等,食糖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材料,近年來食品工業消費的穩定增長是我國食糖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民用消費包括了餐飲用糖及零售,其中餐飲占民用消費的20%,其余80%為零售。隨著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加,民用消費占食糖總消費的比例有所提升,由上世紀的30%提升至目前的36%左右。
圖3 我國食糖消費量走勢圖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2、我國食糖消費特點
一是我國食糖工業消費占主要部分。工業消費中主要為含糖食品制造業作為原料的采購,因此食品工業的發展對于我國食糖消費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是食糖消費具有季節性。食品工業中,飲料、冷凍飲品、糖果、糕點等含糖食品的消費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如中國傳統的中秋、春節對于糖果、糕點的消費量會增大,夏季飲料和冷飲會出現消費旺季,相應的食糖消費就會出現旺季和淡季。
三是食糖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關系,與居民的飲食習慣關系也密切相關。
四是食糖與替代品互相影響。淀粉糖和高倍合成甜味劑的生產和應用直接影響食糖的消費量和消費發展空間,食糖的價格和應用對其他的甜味劑消費和市場產生影響。
3、含糖食品制造業的食糖消費
我國食糖消費中工業消費占64%,而工業消費中,含糖食品制造業的用糖量占據大部分。近些年我國食品工業中飲料、糖果、乳制品等含糖食品行業的迅速發展,推動了我國食糖消費的穩步上升。前些年我國含糖食品用糖量平均每年增長幅度約在17%左右,其中主要是飲料、糖果、罐頭、糕點、乳制品、冷凍飲品等行業用糖。近幾年由于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食品工業也進入個位數增長的新常態,相應的含糖食品用糖量增速也有所回落,保持小幅增長。可以肯定的是,食糖的消費增長主要是含糖食品的增加,飲料等含糖食品的銷售旺季促進銷量穩定增長。
表1 含糖食品行業的年產量
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注:由于統計口徑變化,2011年之后糕點和餅干行業產量不在統計范圍內,下同。
我們對每種含糖食品行業的用糖比例有大致估算。以糖果行業來說,平均的用糖比例為45%左右。如糖果行業中的巧克力產品,通常用糖量占巧克力總產量的40%,由于生產過程中都是干混研磨,巧克力所使用的食糖很難被液態的高果糖漿所替代。乳制品中,由于純奶與奶粉中基本不添加糖,特別是嬰兒配方粉,酸奶與酸奶飲料中含糖為5-15%之間,綜合估算乳制品的用糖比例為3%左右。根據各含糖食品行業的用糖比例估算,可以大致得出含糖食品行業用糖量。從圖4可以看出,2005至2013年,含糖食品行業的用糖量呈持續穩定上升態勢。就用糖量最大的飲料行業來說,盡管碳酸飲料行業用糖量近幾年有較大起落,但果汁及果汁飲料的持續上升給飲料行業帶來強有力的支撐。
圖4 2005-2013年主要含糖食品行業用糖量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從含糖食品行業的食糖消費份額變化來看,自2005年之后,飲料、糖果和速凍米面食品的食糖消費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大,其中飲料行業的用糖量的增加主要在于果汁及果汁飲料,而碳酸飲料的用糖量則有所減少。乳制品、冷凍飲品和罐頭的食糖消費份額略有減少。
圖5 2005和2013年主要含糖食品行業食糖消費份額對比
圖6 2005-2013年主要含糖食品行業食糖消費份額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
(二)淀粉糖
1、淀粉糖歷年產量及產值
我國淀粉糖的發展歷史很長,過去人們吃的飴糖、關東糖以及人們熟悉的葡萄糖等都是淀粉糖。但長期以來,我國淀粉糖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所以行業一直未得到大的發展,1989年全國淀粉工業普查時淀粉糖總產量25.4萬噸,到1999年,全國淀粉糖產量只有60萬噸,年均增長率僅有9%,增速較緩。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家大力扶持和推廣下,淀粉糖企業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特別是在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上進行國產化,使得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淀粉糖行業呈持續快速發展態勢,淀粉糖的規模、產量、品種等得到了高速發展,產量從1999年的60萬噸,到2011年我國淀粉糖產量突破1000萬噸大關,2012年達到1300萬噸,位居世界第二,產量增長了22倍,到2013年平均年增速達到24%(圖7)。淀粉糖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一直是穩步上升,特別是2007-2012年間,保持17.3%的高增長速度(圖8)。
受到替代品白糖產量及價格變化影響,淀粉糖行業產能迅速上漲并達到飽和甚至過剩,2013年開始淀粉糖行業進入調整期。近幾年產量呈現持平或略有下降的趨勢。2013年全國淀粉糖總產量1225萬噸,比2012年下降5.76%,產值368億元,下降5.64%。
淀粉糖作為新型甜味劑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食品工業中,我國淀粉糖產品已成為全球市場中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其中麥芽糖漿、結晶葡萄糖等產能均為世界第一。
圖7 1999-2013年淀粉糖產量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
圖8 1999-2003年淀粉糖產值
數據來源: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
2、淀粉糖產品結構及品種變化
按物理狀態分類,淀粉糖可以分為固態和液態。固體淀粉糖方便運輸、存儲,比較受食品加工企業歡迎。液體糖漿雖然在價格和使用上具有一定優勢,但其運輸半徑一般局限于500公里以內,并且運輸需要特制罐車,回程空載,提高了運輸成本。此外,液體糖漿保質期較短,以果葡糖為例,果葡糖漿的保質期一般為2個月,但結晶果葡糖的保質期長達2年。因此,固體淀粉糖增速比液體糖漿要快。2000年固體淀粉糖產量占淀粉糖總產量的21.8%,液體糖漿為78.2%。2005年固體淀粉糖比重上升10.3個百分點至32.1%。2013年固體淀粉糖比重再度小幅上升至34.7%。
目前我國淀粉糖品種構成以麥芽糖漿、結晶葡萄糖和果葡糖漿為主,產量占80%以上。與2005年相比,2013年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麥芽糖漿占比減少15個百分點,結晶葡萄糖占比提升了8個百分點,對食糖具有較強替代性的果葡糖漿占比大幅提升了17個百分點。
3、淀粉糖行業規模集中度提高
我國淀粉糖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淀粉糖行業在生產中利用生物工程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控制,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得淀粉糖在甜味劑市場競爭中獲得較大的成本優勢。
目前淀粉糖在規模上的集中度已然顯現。2013年20強企業淀粉糖的生產規模占行業總規模的85%,生產規模上已和國外公司媲美。2013年淀粉糖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企業35個,集中在山東、吉林、河北、河南、廣東5個省。這35個企業淀粉糖年產量為1025萬噸,占淀粉糖總產量的78.85%。山東、吉林、廣東、河北四省淀粉糖的產量分別占淀粉糖總產量的45.54%、15.38%、10%、7.92%。
4、國內外淀粉糖生產及消費情況
世界上除少數具有豐富甘蔗資源的國家以外,發達國家淀粉糖的消費量都很高,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淀粉糖產銷國。目前全球淀粉糖的年產量已近3000萬噸,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果葡糖漿。以美國為例, 2012年美國淀粉糖總量1361萬噸,其中果葡糖漿882.8萬噸,占比接近65%,其余為結晶葡萄糖、固體玉米糖漿和麥芽糖漿。2010年美國年人均淀粉糖消費量為29.92公斤,人均蔗糖消費量為29.96公斤,淀粉糖與蔗糖消費量幾乎相當,歐盟和日本的淀粉糖消費量占甜味劑總消費也達到40%以上,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甜味劑消費量中有接近50%是淀粉糖。
反觀中國的淀粉糖生產和消費情況。中國2013年淀粉糖總量1225萬噸。與美國不同,我國淀粉糖中葡萄糖、麥芽糖漿所占比例較大,而國外食品工業大量使用的果葡糖需求迅速擴大,我國目前果葡糖漿實際產能已達500萬噸,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我國年人均淀粉糖消費量10公斤左右,與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有較大差距。
5、淀粉糖產品進出口狀況
根據海關的進出口統計數據,2013年淀粉糖相關產品出口量123萬噸,較2012年上升17.52%,出口額較2012年同期上升12.90%,進口量上升7.44%,進口額上升8.92%。從2008-2013年淀粉糖產品進出口量與進出口額數據可以看出,近5年我國淀粉糖相關產品進口量呈現平穩緩慢增長態勢,而出口量相對波動幅度較大,但整體依然保持增長;進出口額與進出口量大致保持同樣的走勢。
(三)高倍甜味劑
多數國家批準允許使用的合成和天然提取的高倍甜味劑約20種,主要有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AK 糖、阿斯巴甜等。若按國別市場劃分,美國為全球最大的非蔗糖甜味劑市場,其甜味劑市場總銷售額約占全球甜味劑市場的58%,僅合成甜味劑就占20億美元,其中主要是阿斯巴甜5億美元,年消費約8000-9000 噸;歐洲居第二,占22%; 亞太地區居第三,占19%;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合計占1%份額。我國是世界高倍甜味劑產品生產大國之一(圖11),多個產品的產量和售量都居世界前列。 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根據海關的進出口統計數據,2013年淀粉糖相關產品出口量123萬噸,較2012年上升17.52%,出口額較2012年同期上升12.90%,進口量上升7.44%,進口額上升8.92%。從2008-2013年淀粉糖產品進出口量與進出口額數據可以看出,近5年我國淀粉糖相關產品進口量呈現平穩緩慢增長態勢,而出口量相對波動幅度較大,但整體依然保持增長;進出口額與進出口量大致保持同樣的走勢。
據BCC Research 公司報告,目前國際甜味劑市場中,阿斯巴甜占44%,三氯蔗糖占17%,甜菊糖占14%,安賽蜜占10%,甜蜜素占9%,其他甜味劑合計只占6%。
全球甜味劑消費均以蔗糖甜度為基準,甜味劑消費水平基本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生活質量狀況。化學合成甜味劑消費在全球不同的地區,出現兩種不同的趨勢:發達國家的化學合成甜味劑消費趨向多品種、低甜度;而發展中國家使用化學合成甜味劑的主要目的是添加到食品飲料中,可以獲取高額的利潤,因此實際應用以高倍化學合成甜味劑為主。亞洲高倍化學合成甜味劑的消費量超過世界總消費量的一半。據LMC公司統計,2013年全球合成甜味劑消費占甜度總消費的9.2%,而我國的這一數據達到15.8%。
1、糖精
糖精是最傳統的合成無熱量高倍甜味劑,甜度是蔗糖的500倍。目前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允許使用糖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產國和出口國,約80%的產量供應國外市場。全國目前有3家定點企業生產,2013年國內糖精的實際產量1.7萬噸。由于近年來國際國內對糖精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量總體呈放大趨勢。
2、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常溫下為白色結晶性的粉末,主要應用于生產各類飲料、食品以及藥物制劑。
2013年我國阿斯巴甜年產量超過2萬噸,是世界最大的阿斯巴甜生產國。阿斯巴甜生產企業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約有70%用于出口。除我國外,美國和日本也是阿斯巴甜的主要生產國,目前全球產量2.8萬噸左右。
隨著產能擴大產量增加,阿斯巴甜的市場價格在持續下降,從2004年的26萬元/噸下降到2014年的8.5萬元/噸。目前阿斯巴甜的市場價格約為85元/公斤,以甜度為蔗糖的200倍計,等甜度產品價格相當于425元/噸。
3、安賽蜜
安賽蜜為白色結晶粉末,又稱為A-K糖,甜度為蔗糖的200-250倍。安賽蜜的穩定性好、不吸濕、口味適應,主要應用于焙烤食品和軟飲料,已在全球90多個國家得到批準使用。
2005年開始我國安賽蜜的生產開始快速發展,產量大增,在本身供給結構良好的情況下,由于惡性競爭等原因,市場價格從2008年的6.5萬元/噸下降至2013年的3.3萬元/噸。隨著供應格局趨于穩定,協同效應增強,2014年安賽蜜的市場價格有所回升。隨著出口限制被打破,我國安賽蜜的銷售重心由國內轉為國際市場,出口占比大幅提高,由2004年的10%提升到了75%左右。但隨著產能不斷擴大,國內生產迅速達到飽和,自2010年之后產量開始下降,目前國內總產量不足1.5萬噸。目前安賽蜜的價格約為38元/公斤,以甜度為蔗糖的200倍計,安賽蜜的等甜度價格約為190元/噸。
4、甜蜜素
甜蜜素是白色針狀、片狀結晶或結晶狀粉末,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甜蜜素對空氣、光、熱穩定,加熱后稍有苦味但后苦味比糖精低。
近10年來,我國甜蜜素的產能基本維持7.5-8萬噸/年,實際產量達到5-6萬噸/年,其中出口量將近50%。產品價格呈平穩上升趨勢,目前銷售價格約為12元/公斤,以甜度為蔗糖的30倍計算,等甜度產品價格相當于400元/噸。甜蜜素可用于軟飲料、果汁、冰激凌、蛋糕、罐頭食品、醬菜品和餅干等,可作為家庭調味品用于烹飪中,也可用于制藥、化妝品行業中。
5、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是一種新型的甜味劑,俗稱蔗糖素,是以蔗糖為原料生產的功能性甜味劑。三氯蔗糖是蔗糖的600-650倍,口味純正,甜味特征曲線幾乎與蔗糖重疊,幾乎可以用于任何使用蔗糖的地方,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超過3500中產品當中。
在過去的10年間,我國三氯蔗糖的產量上漲了10倍多,尤其是在鹽城捷康公司贏得了“337調查”之后,鞏固和擴大了國外市場,產能、產量、出口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但隨著國內企業競爭加劇,三氯蔗糖的市場價格卻一再下降,目前30萬元/噸的市場價格幾乎為10年前的十分之一。目前三氯蔗糖的市場價格為300元/公斤,等甜度產品價格相當于500元/噸左右。未來兩三年將面臨行業大洗牌,落后產能將被淘汰或兼并。
6、甜菊糖
甜菊糖苷是從菊科草本植物甜葉菊中精提的一種新型天然甜味劑,精品為白色粉末狀,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熱值僅為蔗糖的1/300。甜菊糖作為一種新型天然甜味劑,廣泛應用于各類食品、飲料、醫藥、日化工業。2009年,我國使用甜菊糖的食品種類僅有276個,該數字在2012年就達到了1087個。但甜菊糖溶解度低導致作為食品添加劑給食品生產增加難度,并且與蔗糖口感略有不同也是甜菊糖替代蔗糖的一個限制因素。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種植甜葉菊面積最多的國家。1996 年,我國甜菊糖產銷量突破千噸大關。1997 年產銷量達到1400 噸左右,其中80%左右出口。據公開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甜菊糖產量從2006年的1630噸增加到2009年的3096噸,2006-2009年產量復合年增長率達到23.84%。
中國甜菊糖生產企業對國際市場持樂觀態度,普遍認為歐洲市場的大門已經打開,加之國家政策的指導和支持,一些中型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擴張產能行為。但近兩年,受到原料市場短缺的沖擊,加上國內需求不旺,我國甜菊糖生產又陷入低迷狀態。
二、國內外甜味劑消費結構
(一)國際甜味劑消費情況
按等糖值計算,2012年全球甜味劑市場產量約為19000萬噸。
從數量上看,目前全球主要甜味劑所占市場份額,食糖占比為81%;其次是以高果糖漿為代表的其它含熱量甜味劑,占比10%左右;低熱量高倍甜味劑占不到10%的份額。
從發展速度上看,高倍甜味劑需求增速大大超過食糖和高果糖漿年消費增長率。在過去二十年的時間里,可替代甜味劑已經擠占了部分食糖市場份額。一方面,低熱量的定位迎合了時尚潮流的需求,助推了增長趨勢;另一方面,使用高倍甜味劑實現了成本降低,在食品和飲料配方中,只需加入少量該產品就可以獲得與食糖同等的甜度。不過,功能的局限性限制了該產品在某些食品領域的應用。
在過去十年里,高倍甜味劑已變得更加主流,超越了飲食的范疇,其增長率略高于含熱量甜味劑。按等糖值進行折算,2012年全球甜味劑市場年增長率略低于3%,高倍甜味劑在三大類甜味劑中增幅最大,增長率在4.4%左右。
(二)國內甜味劑消費情況
我國甜味劑市場是一個多元化市場。從2004和2013年我國甜味劑消費比例對比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我國食糖消費依然保持其在整個甜味市場的主體地位,但是所占全部甜味消費比例由2004年的69.25%減少至2013年的58.75%;淀粉糖和三氯蔗糖等天然甜味劑的快速發展,使其消費占比翻了一番;化學合成甜味劑消費占比有所縮減。
圖16 2004和2013年我國甜味劑消費比例對比(折算成單位甜度)
從2004年至2013年分品種數據分析,食糖中甘蔗糖的占比略有提升,而甜菜糖的占比有所萎縮;淀粉糖中麥芽糖漿占比縮減,高純度的葡萄糖、果葡糖漿的占比有所提升;高倍化學甜味劑中甜蜜素的使用大幅減少,阿斯巴甜略有下降,新增三氯蔗糖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糖精和安賽蜜的份額有所提升。
圖17 2004年與2013年我國甜味劑主要產品種類構成對比(折算成單位甜度)
數據來源:中國糖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