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界甜味劑市場品種繁多,約有40余種,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蔗糖、高果糖漿、葡萄糖和結晶果糖為代表的含熱量甜味劑;另一類則是以高倍甜味劑為代表的低熱量甜味劑,其甜度遠高于蔗糖。此外,還有糖醇類、低聚糖類產品,甜度沒有蔗糖高,大多作為具有一定功能特性的產品應用在食品中,但總量與蔗糖等其它甜味劑產品有較大差距。山梨醇是產量最大的糖醇產品,其它還有甘露糖醇、木糖醇和赤蘚醇等。
表1 主要高倍甜味劑與蔗糖的甜度比
甜味劑品種 | 與蔗糖的甜度比(蔗糖甜度為1) |
甜蜜素 | 30 |
甘草甜素 | 50-100 |
羅漢果(羅漢果甜苷) | 150-400 |
阿斯巴甜 | 200 |
安賽蜜 | 200 |
甜菊糖苷 | 200-400 |
糖精 | 300 |
三氯蔗糖 | 600 |
索馬甜 | 1600-2000 |
阿力甜 | 2000 |
紐甜 | 8000 |
注:在下面報告中,我們設定甜菊糖苷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 |
數據來源:英國LMC公司
為了便于分析和比較,我們對所述甜味劑的甜度按白糖值進行了折算。2012年全球甜味劑產量約為19000萬噸,其中蔗糖產量15385萬噸,較2011年增加426萬噸,占全球甜味劑總使用量的81.2%;淀粉糖產量1984萬噸,同比增加40萬噸,占比10.47%;高倍甜味劑1576萬噸,同比增加67萬噸,占比8.32%。
表2 2011和2012年全球甜味劑使用量(萬噸白糖值)
2011年 | 2012年 | 增量 | 增幅 | |
蔗 糖 | 14959 | 15385 | 426 | 2.85% |
淀粉糖 | 1944 | 1984 | 40 | 2.06% |
高倍甜味劑 | 1509 | 1576 | 67 | 4.44% |
合 計 | 18412 | 18945 | 533 | 2.89% |
注:淀粉糖僅包括右旋糖、葡萄糖漿和高果糖漿 |
數據來源:英國LMC公司
從表中可以看出,蔗糖的市場份額最大,但高倍甜味劑使用量增速已遠超蔗糖和高果糖漿。一方面,高倍甜味劑低熱量的性能迎合了時尚潮流的需求,助推了增長趨勢;另一方面,高倍甜味劑滿足了企業降低成本的需要,在配方中少量添加就可獲得與蔗糖同等的甜度。然而功能的局限性制約了該產品在某些食品領域的應用。
過去十年間,高倍甜味劑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甚至超出了飲食行業的范疇,其增長率遠高于含熱量甜味劑。我們將高倍甜味劑增長率與蔗糖和淀粉糖進行比較,2012年高倍甜味劑在三大類甜味劑中增幅最大,為4.44%;其次為蔗糖,2.85%,排在第三位的是淀粉糖2.06%。預計未來,高倍甜味劑與含熱量甜味劑之間的增長差距越來越明顯。
圖1 2012年全球甜味劑使用量增長率
數據來源:英國LMC公司
甜菊糖苷是從甜葉菊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甜味劑,口味十分接近蔗糖,回味略苦,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熱值僅為蔗糖的1/300,具有甜度高、熱量低的特點。甜菊糖苷是繼甘蔗糖和甜菜糖之后營養且健康的糖源,極具開發潛力,被稱為“世界第三大天然糖源”。下面具體介紹近幾年來甜菊糖苷產品的銷售和應用情況,以及未來市場發展趨勢。
1 甜菊糖苷系列產品銷售情況
據英國LMC公司報告,2012年甜菊糖苷銷售總量為2350噸(約為47萬噸白糖值,以下均為白糖值),其中亞太地區銷售量最大,為2200噸(約為44萬噸),占比93.6%;其次為北美地區,銷售量95噸(約為1.9萬噸),占比4%;南美地區銷量55噸(約為1.1萬噸),占比2.4%;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沒有需求。從品種上看,低純度和高純度產品的銷售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
1.1 低純度甜菊糖苷產品銷售
受世代飲食習慣的影響,南美和東亞地區低純度甜菊糖苷產品市場相對比較成熟,日本和韓國等一些國家已將低純度甜菊糖苷廣泛應用在食品生產領域。我國最初是在飲料中添加,目前已逐步應用到食品、飲料及醫藥等多個領域,年消費量在1000噸左右。由于口感的原因,該產品不太能夠被其它國家或地區的消費人群所接受,不利于新的產品應用和市場開發。因此,低純度甜菊糖苷產品繼續發展空間有限。
表3 2012年甜菊糖苷產品銷售情況(噸)
銷售量 | 折合白糖值 | |
北美地區 | 95 | 19000 |
南美地區 | 55 | 11000 |
歐洲、中東和非洲 | 0 | 0 |
亞太地區 | 2200 | 440000 |
全球總量 | 2350 | 470000 |
注:由于四舍五入,總計未必完全吻合 |
數據來源:英國LMC公司
1.2 高純度甜菊糖苷產品
高純度甜菊糖苷產品包括RA和Reb-D等,回苦的味感較低純度甜菊糖苷產品有明顯改善,有利于新產品的研制和新市場的開發,預計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012年RA 產品銷售業績良好,美國以外的市場需求明顯增長,總銷售量達到222噸(約為4.4萬噸白糖值,以下均為白糖值),較2011年的200噸(約為4萬噸),增長11%。其中,北美地區銷售量最大,為162噸(約為3.3萬噸),占比73%;其次為亞太地區,銷售量50噸(約為1萬噸),占比23%;南美地區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銷量各為5噸(約為0.1萬噸)。
表4 2012年RA銷售情況(噸)
銷售量 | 白糖值 | |
北美地區 | 162 | 33000 |
南美地區 | 5 | 1000 |
歐洲、中東和非洲 | 5 | 1000 |
亞太地區 | 50 | 10000 |
全球總量 | 222 | 44000 |
注:由于四舍五入,總計未必完全吻合 |
數據來源:英國LMC公司
2 甜菊糖苷產品的應用
2.1 小袋糖產品
2008年年底美國市場推出RA咖啡用小袋糖產品(Tabletop sector),市場已出現了不少品牌,受到消費者追捧。頂級品牌是嘉吉 (Cargill) 公司出品的Truvia糖,坎伯蘭(Cumberland)公司包裝出品的鮮甜葉菊以及由百事可樂(Pepsi)公司、麥瑞森特(Merisant)公司和譜賽科(PureCircle)公司共同出品的PureVia糖。這些產品推出后的幾個月時間里銷售業績良好,此后更是表現有佳。2013年4月嘉吉公司(Cargill)出品的Truvia糖,超過美國小袋糖銷售總量的13%,排在第二位的是泰萊公司(Tate & Lyle)的三氯蔗糖(Splenda),這兩種產品均是美國最暢銷的小袋糖品牌。
2011年年底,歐盟監管部門為擴大歐盟甜味劑市場,放寬了相關準入政策。法國是唯一提前獲準RA進入市場的歐盟國家,早在2009年9月,法國就開始允許RA在本國食品中添加和使用,充分利用了區域市場獲批前兩年的窗口期。此后,隨著歐盟大門的敞開,嘉吉公司與其歐洲合作伙伴在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推出了Truvia糖產品。
2.2 飲料市場
2011年以前美國的小袋糖(Tabletop)是RA使用量最大的產品,而隨著該產品在瓶裝水中的廣泛使用,飲料行業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2年RA在美國飲料行業的表現最為突出,含有RA的瓶裝水飲料包括調味型和功能型兩類,主要有百事可樂公司分銷的蘇博生命水(Sobe lifewater)和可口可樂(Coca-Cola)公司分銷的維他命水(Vitamin Water Zero);果汁飲料則是由百事可樂公司分銷的非常50(Trop 50)和可口可樂公司分銷的歐德瓦拉(Odwalla)以及其它功能性飲料和冰茶等。
甜菊糖苷產品在歐盟獲批后,市場逐漸打開。法國和英國重新調整了雪碧的傳統配方(也包括法國的雀巢產品),將原來的單一糖源調整為由RA和蔗糖組成的復合糖源,較標準配方減少30%的蔗糖用量。對于可口可樂公司來說,這是一項重要舉措。在此之前,所有新產品的推出僅限于主要品牌的延伸產品,這是首次在主流產品的配方中加入新糖源--RA,可以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對于歐盟高端食糖消費市場來說,這也是一次重要變革。如果產品能夠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接受和認可,可口可樂公司以及其他瓶裝水企業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歐盟國家的銷售范圍,也包括其它高端食糖市場的銷售。
除此之外,美國和歐盟以外的市場推出了Reb-D高純度甜菊糖苷飲料。百事可樂公司2012年9月初在澳大利亞推出的“百事可樂接下來”(Pepsi Next);可口可樂公司2013年6月在阿根廷推出的“可口可樂生活”(Coca-Cola Life),這兩家公司均是首次在其旗艦可樂產品中添加高純度甜菊糖苷產品。
3 甜菊糖苷產品市場的前景
一段時間以來RA產品銷售業績良好,尤其在美國的表現十分突出。據了解,馬來西亞譜賽科公司和加拿大GLG公司RA的總產能在2000噸左右,是目前市場銷量的10倍,如果把美國SGF(Sweet Green Fields)公司和日本森田(Morita)公司等其他高純度甜菊糖苷生產企業的產能也包括進去,總產能已接近2500噸,這還不包括我國約2000噸的產量,可見,全球RA的產能嚴重過剩,主要的甜菊糖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加大其他新產品開發。譜賽科公司等主要供應商加大研發力度,以適應不同的消費人群,產品向高純度甜菊糖苷產品延伸,新產品包括:SG95,阿爾法以及Reb-D。由于新產品的上市,譜賽科公司RA產品的銷售收入已從2009年的90%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30%。
未來,從甜葉菊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的、低熱量的甜菊糖苷產品發展前景樂觀。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推出的新產品中有700多種產品使用了甜菊糖苷。據此,從2011年年底歐盟首次批準使用該甜味劑至今,產品總量已達到1200種。從甜菊糖苷的應用情況看,近期飲料行業一軍突起,超過此前的領軍產品--糖果和小袋糖,成為新的“領頭羊”。2013年,飲料行業推出的新產品接近三分之一,大多數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削減30%左右含熱量甜味劑。大多數新產品并不是以甜菊糖苷為單獨糖源,而是采取蔗糖與甜菊糖苷的混合配方,迎合既營養又健康的時尚潮流。甜菊糖苷與蔗糖混合成為互補糖源的做法曾在小袋糖市場中有著較好的表現,后來因在飲料市場的廣泛使用而被忽視。最新的數據顯示,隨著主流軟飲料產品成為食糖削減的主要目標,蔗糖和甜菊糖苷復配產品占全年新產品上市總量的三分之二。
許多世界知名公司也開始在飲料原始配方的基礎上削減蔗糖用量,幅度從15%到55%不等,這些產品改善了甜菊糖苷味感回苦的欠缺,并且實現了成本降低。預計2014年甜菊糖苷產品將會有一個較好的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在阿根廷推出的“可口可樂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試圖改變以往消費者因對肥胖擔憂而影響購買的心理,迎合歐洲消費群體青睞天然和低糖產品的需求。